天府之国()


基本释义

[ tiān fǔ zhī guó ]

原指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古代指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后特指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详细释义

天府之国 [tiān fǔ zhī guó]
  1.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百科解释

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不是指四川,而是指八百里秦川——拥有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关中即秦中,是指以长安为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区,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在《战国策·秦策》记述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一个富庶之地。当时与关中同时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还有“燕”——今北京地区。后人所称天府之国主要指四川盆地。 查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