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沈舟(pò fǔ shěn zhōu)

拼音pò fǔ shěn zhōu
注音ㄆㄛˋ ㄈㄨˇ ㄕㄣˇ ㄓㄡ

基本释义

[ pò fǔ shěn zhōu ]

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详细释义

破釜沈舟 [pò fǔ shěn zhōu]
  1. 《史记·项羽本纪》:“項羽 乃悉引兵渡 河 ,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明 史可法 《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亦作“破釜沉舟 ”。王逋 《蚓庵琐语》引 清 摄政王谕:“我今居此,爲爾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賊不滅,誓不返轍。”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 ”。明 张煌言 《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計左矣,遺老思深哉!破釜烝徒義,持籌參佐才。”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太息取 祖龍 ,大言竟非妄。破釜救 邯鄲 ,功居入 關 上。”

破釜沈舟 [pò fǔ shěn zhōu]
  1. 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