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深读问学为大家整理的沈阳工程学院院系专业设置情况,供大家参考,由于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到学校官网确认准确。
沈阳工程学院院系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科类1(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 种类2(采用3+1+2模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 授予学位门类 | 备注 |
1 | 保险学 | 四年 | 文史 | 历史学科类 | 经济学 | |
2 | 法学 | 四年 | 文史 | 历史学科类 | 法学 | |
3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文史 | 历史学科类 | 法学 | |
4 | 应用化学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3+1+2模式再选科目为化学 |
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应用型) |
7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8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9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应用型) |
12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3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中澳合作办学 |
16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7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8 | 通信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19 | 人工智能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0 | 自动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1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2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3 | 软件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4 | 软件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应用型) |
25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6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8 | 网络空间安全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2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30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31 | 农业电气化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工学 | |
32 | 工程管理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学科类 | 管理学 | |
33 | 财务管理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历史学科类兼招 | 管理学 | |
34 | 物业管理 | 四年 | 文理兼招 | 物理历史学科类兼招 | 管理学 | |
35 | 物流管理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历史学科类兼招 | 管理学 | |
36 | 工业工程 | 四年 | 理工 | 物理历史学科类兼招 | 管理学 |
专科专业设置
序号 | 专业名称 | 学制 | 科类1(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 种类2(采用3+1+2模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 | 备注 |
1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三年 | 理科 | 物理学科类 | 中加合作办学 |
2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 三年 | 理科 | 物理学科类 | 中加合作办学 |
3 |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 | 三年 | 理科 | 物理学科类 | 中加合作办学 |
4 |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 三年 | 理科 | 物理学科类 | 中加合作办学 |
沈阳工程学院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与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始建于1947年)合并组建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以工为主,工、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建。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凝聚发展力量,秉承“明德致知、精工博学”的校训精神,坚持“服务电力、服务辽宁,工程教育、应用为本,产教融合、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发展为路径,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东北振兴、辽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