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的就业热不仅引领了报考热,还让部分考生产生了认识误区,即小语种专业好考、好学、好就业。有专家表示,小语种不好考,也不好学,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在几年后完全有可能发生变化。以下是高考小语种专业报考流程,请大家参考。
首先是不好考,小语种的提前招生及单独招生一般只针对重点高中的优秀生,统一按批次招生中竞争也十分激烈,往往要考生的分数比学校的高出一截,而且各个学校的小语种专业一般一个专业只录取15人到20人的一个班,多的一般也是只录取40人左右、两个班级;其次是不好学,在学习小语种的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此话未必科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小语种的难度;最后是就业形势在几年后可能发生逆转,目前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然而,随着招收小语种院校不断增加,小语种就业的优势正在日渐削弱。据了解,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为政府外事部门、海关、外资企业或者出国留学,然而,从最近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招聘岗位来看,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有限,且门槛也很高。至于外资企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很有限,有些外资企业也只提供兼职或短期的工作岗位。
小语种的三种招生方式
在2010年以前,很多高校小语种招生实行提前单独招生,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全国统考前录取,考生录取后,一般不再参加普通高考(微博),也不能转专业。自2010年,19所高校不再实行小语种单招,改为提前批次或本科批次录取。截止去年,所有原来单独命题和招生的小语种招生方式全部改为在全国统考生源内进行录取。
目前,小语种的招生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单独加试,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前录取;二是在本科;第三种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单独加试,参加高考。考生要参加高校单独组织的考试,同时还要参加高考。这些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次之前录取。这种方式一般是北京地区的高校招收北京生源时采用。截止到去年,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办)的部分小语种专业在北京招生实行单独加试、单独录取的方式。2017的招生方式以各校今年公布为准。
第二种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其报考方式与其他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没有区别。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微博招生办)、外交学院(招生办)的小语种专业,在京招生时一般放在提前批次录取。北京语言大学个别小语种专业,如翻译(法语)专业也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只需填报提前批次的相应志愿即可。
第三种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如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招生办)、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微博)等高校在本科一批招收小语种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济南大学等院校小语种专业在本科二批招生;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在本科三批招生。这些院校招收的小语种专业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