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2024-03-20 14:09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命题:山东省实验学校    石家庄二中审题:山东省实验学校    石家庄二中

考生须知:

1.本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

长沙市雅礼中学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崇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渗透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龙是多种动物的结合 体,代表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动物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不断的艺术加工、提炼,演变到商

朝最终定型,成为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以后历代龙的本体。中国的崇龙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

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可以断定, 燕北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崇龙”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时期, 尤其是晚期阶段,燕北西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形遗迹和遗物,主要是玉龙、石龙。其中,“猪首龙形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龙” 的实物之一,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构成最清晰、功能较明确的玉龙, 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发现的“C”形玉龙。该玉龙猪首蛇身,琢制精细,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玉龙。红山文化各种形制的玉龙在造型、制作等方面已经高度规范,无论是在总的形象特征还是细部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反映了龙的形状、龙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初步定型, 崇龙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崇龙文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至龙山时代,源于红山文化的崇龙习俗开始流行到黄河流域和江淮之间。至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及以后,中国的崇龙习俗凝结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产生了长期重要的影响,有学者研究,中原地区代表龙山时代最高水平的陶寺遗址出土的彩陶龙纹,从整体造型到局部鳞纹表现,都与红山文化的龙纹有联系。

(摘编自崔树华、连吉林《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材料二: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

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 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 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 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 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 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

神话的胜利。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 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 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材料三: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 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 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 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说:龙这种图腾,“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 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

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 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 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 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

(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

于臆想。”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 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 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渗透在中华文化各个方面的“崇龙”是重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红山文化时期崇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B.以玉龙猪为典型器物的红山文化有各种形制的玉龙,其高度规范的造型、制作表明龙的形状和观念在此时期已初步定型。

C.龙图腾以其超自然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图腾中突显而出, 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认可,对龙部族联盟的扩大有重要作用。

D.闻一多认为龙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生物,它是在蛇等图腾的基础上兼并、糅合而成的综合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依据历史发展脉络,布置“龙形玉器图片展”,应将“C”形玉龙的图片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排在第一位。

B.如果要从儿童抓起,铸造华夏民族品格,可以通过讲神话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传播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C. “龙图腾”的说法,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出现了由被“认可”到 被“质疑”的变化,最终被学术界否定。

D.由龙图腾在外型上对多种物象的糅合以及在部落融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可推知“和”是其内涵之一。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民族崇龙文化”这一传统的一项是(3分)

A.早在春秋时期, 楚人就在朝堂上设置“九龙之钟”。后代君主也以坐龙椅、穿龙袍示尊贵。B.古人以“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表示虽然是亲兄弟,但彼此之间的品性、爱好仍大有不同。C.沈从文的《边城》中端午节有两大乐事,其一便是全城人都欢快地出城到河边看龙舟竞赛。

D.甲辰龙年除夕之夜,各大社交平台举目可见,侧耳可闻各种充满喜悦祝福的“龙”字成语。

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4.请从以下两个图案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谈谈龙形外观的设计理念。(4分)

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5.据央视网新闻,“甲辰龙年到,很多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请结合选文以及下面对“Dragon”的解释,谈谈你对不再把“龙”翻译为“Dragon”的理解。(6分)

甲辰龙年, 百度词条对“Dragon”的解释为“Dragon,中文译名‘龙’,但是与中国‘龙’(英文译为: loong)有本质的区别。Dragon是西方神话中一种强大的生物, 第一眼看上去外形酷似一只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Dragon有很多种,生活环境广泛多样,有沙漠、森林、甚至海洋,习性和颜色也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共通的特点是喜欢财宝,穴居,会喷火、喷毒, 或者有毒血,拥有强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在基督教的《启示录》里, Dragon也被称为魔鬼或撒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天空的点缀

萧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 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想着的事情)。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像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像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一下,云彩又赶上来把它遮没了。不,那不是一只, 那是两只, 以后又来了几只。它们都是银白色的, 并且又都叫着呜呜的声 音,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节拍像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像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②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午饭时用过的家具, 我要去洗一洗。刚一经过走廊,又被我看见了, 又是两只。这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银白色的,远看有点发黑,于是

我听到了我的邻家在说:

③“这是去轰炸虹桥飞机场。”

④我只知道这是下午两点钟,从昨夜就开始的这战争。至于飞机我就不能够分别了,日本的呢?还是中国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为是从北边来的,到南边去的,战地是在北边中国虹桥飞机场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头:是日本打胜了吧! 所以安闲地去炸中国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像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

⑤很快我批驳了我自己的这念头,很快我就被我这没有把握的不正确的热望压倒了,中国, 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 日本遭了些挫伤。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阵地而追

上去, 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

⑥风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点沉重而动摇,一个小白铝锅的盖子,啪啦啪啦地掉下来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着, 我追住了它,就带着它到厨房去。

⑦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 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弹都在开裂着。甚至于那炮弹真正从哪方面出发,因着回音的关系,我也说不定了。

⑧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⑨但在我的窗外,飞着, 飞着, 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像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开我的窗口。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 一个来了, 一个又来了。看着这些东西, 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⑩一个钟头看着这样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 我看着桌上的台灯, 台灯的绿色的伞罩上还画着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乱的衣裳, 平日弹着的六条弦的大琴,依旧是站在墙角上。 一样,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样,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点不一样,还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 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我看了又看, 我

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

文本二:

半棵树牛汉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

1972年于咸宁

6.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天空的点缀”指携带炮弹的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机,“点缀”有苦涩与轻蔑的意味,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

B.文本一第④段, 天上的飞机使“我”对战事有了揣测, 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达了对祖国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态度。

C.文本一第⑥段,“我”感到手里的家具沉重而动摇,是凝望天空思考很久的表现,由内心世界的描写回到了现实。

D.文本二把半棵树作为核心意象来塑造,直接将半棵树的形象推到读者的视野,表现出半棵树钢铁般不屈的力量。

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苍白”“灰色”等词语奠定了文章灰暗的基调,划线句用了拟人的手法。B.文本一中④—⑧段由战机产生种种联想和思考,类似内心独白, 具有意识流的特点。C.文本一中“啪啦啪啦”拟声词富有生活气息,在生活化的叙事中调整着散文的节奏。

D.文本二以“半棵树”为题目, 在视觉上造成一种残缺感,设置了悬念,引发了思考。

8.作者在面对“天空中的点缀”的时候,内心有哪些变化?(4分)

9.作为同样注重抒情的文本,两文在运用的抒情方法及呈现的情感特点上有何不同?(6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谓房玄龄、萧瑀曰:“隋文何等主? ”对曰:“克己复礼, 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五品已上, 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餐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谓群下不可信

任,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 亦复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

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广, 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

用,庶几于理也。”因令有司:“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 不得顺旨施行。”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六年, 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 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 若值明主, 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 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 然喉下有逆鳞。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 "仍赐绢有差。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 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 极是谠言,辞理可观,甚以为慰。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而小白不以为疑, 重耳待之若旧。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卿之深诚, 见于斯矣。若克全此节, 则永保令名。如其怠之, 可不惜也。勉励终始, 垂范将来,当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

恳,数进嘉言, 用沃朕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

宿卫之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传餐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而食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虽非性体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仁明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亦励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2024届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学科试题精之主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文中指明辨、明察,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蒙见察”的“察”意思不同。

B.已,文中通“以”,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文中“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

C.暂,文中指一时,表示时间短,与王羲之《兰亭集序》“暂得于己”的“暂”意思相同。

D.阙,文中指侵损、削减,与《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的“若不阙秦”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重视谏诤的作用,希望群臣能够广开言路,敢于进谏,反对其盲目顺旨。

B.房玄龄认为隋文帝勤劳、克己复礼、尊重官员、爱护卫兵,是励精图治的皇帝。

C.唐太宗盛赞韦挺、杜正伦等人不像有些臣子,那些人虽然温顺,但有逆鳞。

D.唐太宗写了一道诏书来赞扬太常卿韦挺,说他所呈上的意见是正直的言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 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

⑵ 卿之深诚, 见于斯矣。若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

14.唐太宗鼓励群臣进谏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完成15—16题。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注】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年轻时元好问因战乱逃离家乡。二十年后,国破家亡、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又回到故乡隐居,过遗

民生活,此时他已五十岁。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居要就, 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化用谢朓的诗句“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点出此地荒

凉萧瑟的特点。

B.“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中“醒”与“醉”并列,重点在“醉”;“醒”不过是“醉”与“醉”之

间的过渡,醉才是常态。

C.“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两句诗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 一个“颇”

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

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 一贯而下,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可谓“诗中有画”,且富含哲理。

16.面对隐居生活,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一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 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引发了人们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就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两句表达对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壮美之景的喜爱之情。

⑵ 高三百日,小明想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的“,”两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细节,防微杜渐。

⑶ 小李在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看到徐庶的一句评价“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他立刻想到“,”两句诗来评价此人的功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①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吸了醍醐,饮了仙露,大有   A  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 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 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我   B  ,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死文字仿佛活

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③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   C  。我想飞往雨过的天际,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着 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 一片祥和。④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

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甭说什么客气话了,有事儿就说吧。

B.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C.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D.你什么时候去,我也什么时候去。

20.“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所谓“吃瓜”,说接地气点  ①  。多巴胺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原因, 也是“吃瓜”上头的最强助力。“吃瓜”之所以与多巴胺相关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咱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收集本能。

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祖先的大脑发展出了以多巴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和奖赏系统。大脑会分 泌多巴胺,驱动我们去“探知周边信息”。如果探知到的是“重要信息”,  ②  ,“奖励”我们去获

取更多信息。这种“重要信息”也包括八卦。

著名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指出:“知情就是力量。”当某个重要信息是“我知而你不知”的时候,我们就获得了对事物、对他人的支配力。当然,仅仅“我知道”,没有告知对象,支配力量也发

挥不出来。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起吃“瓜”才最甜 。

我们的祖先早就看清现实,那就是单打独斗的存活率要大大低于团队合作。因此,自然进化把 归属需要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 而抱团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归属需要。所以,  ③,其实是

在向你发出邀请:咱们抱团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设问句,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 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会意,作为一种汉字的造字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的字形进行组合,字意进行融合,而合成一个有新意的新字。如组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

几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汇聚一起,在交流、碰撞或融合等过程中,往往能产生新的形象、新的 意义或新的思想等。在现实生活,有众多类似现象或事理,如红蓝相融会生成紫色、“三个臭皮匠顶

一个诸葛亮”“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等。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C(“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错,偷换概念。材料一是“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可见,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是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而不是龙图腾本身。)

2.C(对“龙图腾”这一说法的质疑只是某些学者的观点,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3.B(只是突出了事物之间不同的特点, 并无崇拜的感情。)

4.示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①标志的外形以新石器时代的玉龙为基本原形,显示出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底蕴。②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 搏击四海、升腾向上, 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每点 2分, 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①标志的外形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 显示出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底蕴。②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 游龙外观象征着力量, 以及团结奋进、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 (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5.①两者形象特征不同:东方的龙是多种物象的糅合体, 外形友好和善;西方的龙是“酷似一只 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外形怪异恐怖。②两者寓意不同:东方的龙寓意团结、好运、吉祥、富贵; 西方的龙是魔鬼、撒旦,预示争斗、贪婪、凶恶。③人们对两者的情感态度不同:东方的龙引发华夏儿女的自豪和骄傲;西方的龙则让人心生畏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没有把对祖国的态度直接表现出来)

7.A(并未运用拟人手法。“撒下来的声音”是通感,以形写声。)

8.①看到敌机,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

②心情平静后,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

③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

④反复看短刀,表明想要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

(意思对即可。 1点1分,共4分)

9.⑴ 方法:①文本一综合运用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及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②文本二主要通过意象来抒情。

⑵ 情感特点:文本一表达的情感和缓、有变化;文本二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BDF(原文断句:“宿卫之人,传餐而食。虽非性体仁明, 亦励精之主也。”译文:由晚上守夜的卫兵把食物送进来吃。虽然他本性不很仁义明智,但也是励精图治的皇帝。)

11.D(两个词意思不同。文中“阙”是过失的意思,“若不阙秦”的“阙”是“侵损、削减”的意思。A.“不蒙见察”的“察”意思是“理解”。B.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的“已”意思是“不久后”。C.两个“暂”都是“一时,表示时间短”。)

12.C(“那些人虽然温顺,但有逆鳞”错,原文“龙”指皇帝自己,“逆鳞”喻指皇帝的尊严,意在赞扬臣子敢于犯颜直谏。)

13.⑴ (臣子)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自然就应该竭尽诚心规谏,至于像龙逄、比干那样的处境,就不免没为奴婢或加刑戮。(补充主语“臣子”;值:遇到; 孥戮:没为奴婢或加刑戮。1点1分,句意1分)

⑵ 你的忠诚,从这里(奏章中) 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保全这种节操,那么你的好名声就可以永远保全了。 (“见于斯”状语后置; 克: 能;令:美好。 1点1分,句意1分)

14.①天下如此之大,不能皇帝一人定夺。②臣子忠心进谏,可助宗庙社稷无忧。③臣子可以保全好名声,做后人的表率。(1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皇上(唐太宗)对房玄龄、萧瑀说:“隋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房玄龄回答说:“隋文帝约束自己, 使言行符合于礼, 勤勤劳劳思虑政事, 每天坐朝听政, 有时会持续到太阳西斜。五品官员以 上,指派(赐予)座位讨论事情,由晚上守夜的卫兵把食物送进来吃。虽然他本性不很仁义明智,但也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 但内心并不能明辨(臣子)。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 性格过于明察就对事情容易多疑。他本来是靠欺骗前朝皇帝的遗孤寡妇,夺取江山登上皇位的, 所以总是害怕群臣不服, 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员,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劳神费力,事情也不是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已经知道这点, 却不敢指出来。丞相以下的官吏, 处理政务都只是遵旨应对。我认为不对, 天下如此之大,我怎能一人定夺?我正选拔天下的贤良人才, 委任以相应的职务和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应的用武之地, 这几乎就是合乎道理了。”唐太宗于是给相关部门下令:“凡是诏策有不便利于时的地

方,官吏必须上奏指出, 不能只按照圣旨上的意思办事。”

材料二:

贞观六年, 唐太宗因为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所奏的事很合心意, 召见时对他们说:“我曾把从古以来臣子尽忠的事迹一一看过, 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自然应该竭尽诚心规谏,至于像龙逄、比干那样的处境,就不免没为奴婢或加刑戮。做君主不容易, 做臣子也极难。我又听说龙可以驯养得听话, 但喉下有逆鳞。你们就敢于犯逆鳞,各自进上奏书。常能这样,我难道还怕宗庙社稷会倾覆!每想到你们一片忠心, 一刻也不能忘怀,所以设宴共享欢乐。”还给每人赏赐了数量不等的绢。

太常卿韦挺曾经上书唐太宗,指出他治理国家的功劳与过失。太宗写了一道诏书送给他说:

“你所呈上的意见是正直之言, 里面的言辞和道理都值得看。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春秋时齐国发 生内乱,管仲的箭曾射中齐桓公;晋国蒲城的争斗,勃鞮曾用剑斩断晋文公的衣袖。但齐桓公重用管仲, 没有猜疑;晋文公对待勃鞮仍一视同仁, 没有什么差别。这是臣子各为其主, 心诚不移。你的忠诚,从这份奏章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保全这种节操, 那么你的好名声就可以永远保全了。如果你在这方面懈怠了, 那将是多么可惜呀。我希望你能自始至终地努力, 做后人的表率。这可以使后来的人看今天所发生的事, 就像今天的人看古代所发生的事一样, 这难道不是很好吗?我近来 没有听说过我所犯下了哪些过错,也没看见我所做过的一切事中存在哪些过失,这些功绩都是依靠 你们这些忠信、诚实的人的结果。你们不断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用来丰富我治国的思想。”

15.A(“点出此地荒凉萧瑟的特点”错。联系上下文,结合谢朓的诗句可知,上阙后三句点出这是隐居佳境。)

16.(1)同:隐居时悠闲自得的心境。①第一首, 写出这里村落隔绝喧嚣,景色优美怡人,表现悠然自得之情。②第二首写自己随性而游, 吃斋奉佛,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

(2)异:①第一首,抒发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之情。“惟有清风明月”不过表

象,实则满腹忧愤愁苦,面对战乱,无能为力,只能借酒消愁,麻痹自己。②第二首表达诗人 淡泊闲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意致。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与“林叟”尽情谈笑。以上表现出诗人淡泊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相同点2分, 不同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在元好问二十五岁的时候,蒙古军便已破忻州,他好容易才逃出去。蒙古太宗十一年

(1239),在家破国亡之后,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又回到故乡过遗民生活, 此时元好问已五十岁,择  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这首曲。卜居, 就是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居住。外家, 即他生母张夫人的娘家。

译文:

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去的人迹罕至之所,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那将落的明月;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

《终南别业》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 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前六句自然闲静, 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 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 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全诗平白如话, 却极具功力, 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译文: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 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17.⑴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⑵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功盖三分

国,名成八阵图(其余能表现诸葛亮功绩的诗句都可以)

18.A飘飘欲仙  B 浮想联翩  C 心驰神往 (1点1分,3点3分。其他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A飘飘欲仙: 身体轻飘飘的, 像要飞升成仙一样。形容人的感觉非常轻松爽快。 B.浮想联  翩:形容一个又一个想法不断地涌现出来。C.心驰神往: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19.A(A项和原文“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中的“什么”都是用在否定句中, 处在名词前,可以删除,且意思不变,语气略显直率。B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C任指,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D任指,两个“什么”前后照应,表示由前者决定后者。)

20.A

21.①是聊八卦  ② 则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③当有人想和你“一起吃瓜”时

22.为什么“吃瓜”会上头?因为“吃瓜”来自于人的两种本能需求,一个是收集本能,另一个则是抱团本能。(设问 1分,因果关系1分,“收集本能”1分,“抱团本能”1分,表达准确流畅1分。)

23.解题: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交流、碰撞、融合”,并从积极的角度阐述其意义——“产生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等”,形成明确观点即可。

要注意与“团结”之类话题的区别,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阅卷标准(基准分:45分)

共分五类。每类分上中下三档。

一类卷60-50。上档60-58,中档57-54,下档53-50。

二类卷49-44。上档49-48,中档47-46,下档45-44

三类卷43-36。上档43-42,中档41-39,下档38-36

四类卷35-21。上档35-30,中档29-26,下档25-21。

五类卷20-0。

根据思想内容确定类别,根据结构安排、文体要求、语言表达、书写情况确定档次。

能深入分析“交流、碰撞、融合”的具体内涵,并与“产生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形成有机关联,可归入一类卷。

能准确理解“交流、碰撞、融合”的基本含义,并与“产生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形成有效关联,可归入二类卷。

能扣住“交流、碰撞、融合”“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等关键词,但缺乏彼此之间的有效关联,可归入三类卷。

脱离“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单独谈“交流、碰撞、融合”,或对“交流、碰撞、融合”等关键词理解有偏差,可归入四类卷。

完全脱离“交流、碰撞、融合”等关键词,只选材料中非重要词句,或另起炉灶, 可归入五类卷。

扣分项评定:

错别字,1个扣1分,重复不计;

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无标题扣2分。残篇评定: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 20分以下评分, 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 10分以下评分, 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智选大学

736分大学730分大学715分大学704分大学700分大学699分大学697分大学696分大学695分大学694分大学692分大学691分大学690分大学689分大学688分大学687分大学686分大学685分大学684分大学683分大学682分大学681分大学680分大学679分大学678分大学677分大学676分大学675分大学674分大学673分大学672分大学671分大学670分大学669分大学668分大学667分大学666分大学665分大学664分大学663分大学662分大学661分大学660分大学659分大学658分大学657分大学656分大学655分大学654分大学653分大学652分大学651分大学650分大学649分大学648分大学647分大学646分大学645分大学644分大学643分大学642分大学641分大学640分大学639分大学638分大学637分大学636分大学635分大学634分大学633分大学632分大学631分大学630分大学629分大学628分大学627分大学626分大学625分大学624分大学623分大学622分大学621分大学620分大学619分大学618分大学617分大学616分大学615分大学614分大学613分大学612分大学611分大学610分大学609分大学608分大学607分大学606分大学605分大学604分大学603分大学602分大学601分大学600分大学599分大学598分大学597分大学596分大学595分大学594分大学593分大学592分大学591分大学590分大学589分大学588分大学587分大学586分大学585分大学584分大学583分大学582分大学581分大学580分大学579分大学578分大学577分大学576分大学575分大学574分大学573分大学572分大学571分大学570分大学569分大学568分大学567分大学566分大学565分大学564分大学563分大学562分大学561分大学560分大学559分大学558分大学557分大学556分大学555分大学554分大学553分大学552分大学551分大学550分大学549分大学548分大学547分大学546分大学545分大学544分大学543分大学542分大学541分大学540分大学539分大学538分大学537分大学536分大学535分大学534分大学533分大学532分大学531分大学530分大学529分大学528分大学527分大学526分大学525分大学524分大学523分大学522分大学521分大学520分大学519分大学518分大学517分大学516分大学515分大学514分大学513分大学512分大学511分大学510分大学509分大学508分大学507分大学506分大学505分大学504分大学503分大学502分大学501分大学500分大学499分大学498分大学497分大学496分大学495分大学494分大学493分大学492分大学491分大学490分大学489分大学488分大学487分大学486分大学485分大学484分大学483分大学482分大学481分大学480分大学479分大学478分大学477分大学476分大学475分大学474分大学473分大学472分大学471分大学470分大学469分大学468分大学467分大学466分大学465分大学464分大学463分大学462分大学461分大学460分大学459分大学458分大学457分大学456分大学455分大学454分大学453分大学452分大学451分大学450分大学449分大学448分大学447分大学446分大学445分大学444分大学443分大学442分大学441分大学440分大学439分大学438分大学437分大学436分大学435分大学434分大学433分大学432分大学431分大学430分大学429分大学428分大学427分大学426分大学425分大学424分大学423分大学422分大学421分大学420分大学419分大学418分大学417分大学416分大学415分大学414分大学413分大学412分大学411分大学410分大学409分大学408分大学407分大学406分大学405分大学404分大学403分大学402分大学401分大学400分大学399分大学398分大学397分大学396分大学395分大学394分大学393分大学392分大学391分大学390分大学389分大学388分大学387分大学386分大学385分大学384分大学383分大学382分大学381分大学380分大学379分大学378分大学377分大学376分大学375分大学374分大学373分大学372分大学371分大学370分大学369分大学368分大学367分大学366分大学365分大学364分大学363分大学362分大学361分大学360分大学359分大学358分大学357分大学356分大学355分大学354分大学353分大学352分大学351分大学350分大学349分大学348分大学347分大学346分大学345分大学344分大学343分大学342分大学341分大学340分大学339分大学338分大学337分大学336分大学335分大学334分大学333分大学332分大学331分大学330分大学329分大学328分大学327分大学326分大学325分大学324分大学323分大学322分大学321分大学320分大学319分大学318分大学317分大学316分大学315分大学314分大学313分大学312分大学311分大学310分大学309分大学308分大学307分大学306分大学305分大学304分大学303分大学302分大学301分大学300分大学299分大学298分大学297分大学296分大学295分大学294分大学293分大学292分大学291分大学290分大学289分大学288分大学287分大学286分大学285分大学284分大学283分大学282分大学281分大学280分大学279分大学278分大学277分大学276分大学275分大学274分大学273分大学272分大学271分大学270分大学269分大学268分大学267分大学266分大学265分大学264分大学263分大学262分大学261分大学260分大学259分大学258分大学257分大学256分大学255分大学254分大学253分大学252分大学251分大学250分大学249分大学248分大学247分大学246分大学245分大学244分大学243分大学242分大学241分大学240分大学239分大学238分大学237分大学236分大学235分大学234分大学233分大学232分大学231分大学230分大学229分大学228分大学227分大学226分大学225分大学224分大学223分大学222分大学221分大学220分大学219分大学218分大学217分大学216分大学215分大学214分大学213分大学212分大学211分大学210分大学209分大学208分大学207分大学206分大学205分大学204分大学203分大学202分大学201分大学200分大学199分大学198分大学197分大学196分大学195分大学194分大学193分大学192分大学191分大学190分大学189分大学188分大学187分大学186分大学185分大学184分大学183分大学182分大学181分大学180分大学179分大学178分大学177分大学176分大学175分大学174分大学173分大学172分大学171分大学170分大学169分大学168分大学167分大学166分大学165分大学164分大学163分大学162分大学161分大学160分大学159分大学158分大学157分大学156分大学155分大学154分大学153分大学152分大学151分大学150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