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2023届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2023-05-16 09:26

窗体顶端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终审判(节选)
朱俊懿 徐纪周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高启强见到黄瑶就“蒙了”,中间写何黎明看见徐忠就“愣了”,描写传神,既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惧,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选文的叙事颇有特色: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
集中;场景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淡化人物塑造而形象丰满。
C.小说的语言极其质朴,甚至堪称“冷淡”,看似平淡的叙写,既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又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各种纠葛。
D.小说结尾通过安欣和徐忠在墓地里的一段对话描写,不仅写出了两人内心的轻松,更写出了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斗争的艰巨。
8.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高启强在看守所会客室里一边吃着饺子,一边与安欣谈话。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简要分析高启强的心理。(6分)

小说最后一段文字与众不同,古代的作品也有此笔法,如《史记》《聊斋志异》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6分)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文本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老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文本二: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文本三: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捡书”“踏雪寻梅”。
B.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这里的“梅”寄寓了“我”对梅邨先生人格品质的美好想象。
C.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据此推断梅邨已去世,暗含了无缘与之相见和请教的遗憾。
D.文本表达感情丰富,既有对读书的热爱,也有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失望和对“我”教育的感激。
8.《踏雪寻梅》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对王梅邨住处的描写颇有特点与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分)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致母亲的信 冼星海
妈妈:
上海“八一三”的炮声使整个中华民族有血气的民众觉悟了、团结了!从此以后,国土四周都布满着敌人的火焰,每个中国人都免不掉危险。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我还没有忘记,如今又遭遇到更大的浩劫、更残忍的屠杀了。在这关头,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国民再没有第二句话,“只有保卫国土来参加这伟大而神圣的战争!”我们并不赞颂战争,可是没有战争就失掉自由和博爱的存在!
亲爱的妈妈,我是在上海开火五天后离开那素称安逸的上海的,沿一条弯曲的苏州河向前进。一路上四处炮声,头上也都是敌机盘旋。同行十四人一样地不顾一切向前,为着踏上一条大路,竟没有顾到目前所坐的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但,妈妈,你得明白我们并不是逃难,我们十四个都是救亡的勇士。虽然还没有实现我们预期的愿望,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明了自己对国家应负的责任。从出发到今天已经是四个多月了,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但我们并不悲观,也许我们失去了的土地会被炸成一片焦土,但到最后胜利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收复已失的土地,更可以重建新的建筑、新的社会。伟大的先驱告诉我们:“没有破坏便没有建设。”只有赶走了敌人,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我已到武汉了,并且不久又快去重庆。在这漫漫黑夜,感觉四周凄凉冰冷,我耳边好像有无数的失去了儿子的母亲和失去了母亲的儿子在哀诉。那不能告诉人的潜伏般的音乐,很沉重地打动我,使我不能不又想起了我唯一的你——妈妈。我想在每一个母亲想念着她自己的儿子出发为国宣劳的时候,或许会更恳切些吧!是的,或许会更恳切的!因此,我半夜没有酣睡。但想念着国家的前途和自己应负的责任,我又好像不得不要暂时忘记你了,忘记一切留恋。但我并不是忘记了你伟大的慈爱和过去五十多年的飘零生活,我更不是忍心地来抛弃你去走千百万里的长程。可是我明了自己的责任,明了中华民族谋自由、独立解放的急切。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希望借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但,妈妈,我常感到自己能力的薄弱和自己实际生活的缺乏,虽然有时站立在整千整万的民众面前,领导着他们高歌,但有时我总有战栗,因为我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又想念到遥远的妈妈了!可是当我每到一个地方的时候都被民众歌咏的情感所征服,令我不仅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你,而且又更加紧我的工作。我常常感到民众的力量最伟大,民众对音乐的需要,尤其在战时,那使我不能不忍痛地离开你而站立在民众当中。他们热烈地爱着我,而我也热烈地爱护他们。
自我离开上海后,妈妈必定感到很寂寞,没有亲近的人在你身旁,连可靠的亲友也逃避到香港了。但我很希望妈妈放心,这次抗战是必定得到胜利的,只要能长期抵抗下去。妈妈!我更有一件事情可以安慰你的,就是现在我已开始写《中国兵》了。这作品是继《民族交响乐》之后的,是纯用音乐来描写中国士兵抗战的英勇,保卫国土的决心。那伟大士兵的抗战精神,已打动每一个父母的心。我曾和伤兵们谈话,我也听过很多士兵冲锋和游击军的故事。可是我还得亲历其境,并且要参加作战,才能更明了中国兵的伟大。我除写作之外,我还想走遍后方,作救亡歌咏宣传运动。
在武汉七天后,我们预备去重庆各处担任后方宣传工作。我想在这远程的旅途中,我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得许多作曲的材料。我虽然时常地要想起妈妈,但理智会克服我,而且我自己知道在这动乱的大时代里,没有一个被侵略的人民不是存着至死不屈的精神。如果将来中国打胜仗以后,那所有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能有团叙的一天。国家如果被敌人亡了的话,即使侥幸保存性命,但贪生怕死的生活和不纯洁的灵魂带来的痛苦,比一切肉体的痛苦更甚。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希望所有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勇敢地向前。中国民族解放的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们的纯洁的爱给国家,同心合力在民族斗争里产生一个新中国。
别了,亲爱的妈妈!祖国的孩子们正在争取洗刷没有祖国的孩子的耻辱,让那青春的战斗的力量支持那有数千年文化的祖国。我们在祖国养育之下正如在母胎哺养恩赐一样,为着要生存,我们就得一齐努力,去保卫那比自己母亲更伟大的祖国。
妈妈看了这封信以后,我想,在您的皱纹的脸上应该会漾出一丝安慰的微笑吧。再见了,孩子在征途中永远祝福着您!
星 海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到了“上海‘八一三’炮声”使得“有血气的民众觉悟了、团结了”,既点出了时代背景,也暗含了终将胜利的信心。
B. 作者离开上海的途中,并未意识到“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既为了表现其旅途的狼狈,也为了表现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
C. 作者意识到音乐在抗战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安慰伤员,还可以唤醒和团结百姓,因此他坚持创作民众所需要的音乐。
D. “祖国的孩子”指的是团结一心、为抵抗侵略者而斗争的广大民众,“没有祖国的孩子”指的是那些遭受侵略者侵凌的沦陷地区民众。
8.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妈妈”在看完信后,“脸上应该会漾出一丝安慰的微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与那些宏大叙事相比,书信更能体现出写作者在特殊环境下,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本文体现了冼星海哪些“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怀古观今游三峡(节选)
卞毓方
是晚登上游轮,次晨起航,午前停泊“三峡人家”。乘缆车径取峰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现代科技给了你一双鹰的眼,这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让你恍悟那山势的千起百伏、山颜的千娇百媚,集纳了人类几乎所有层次的审美体验-从宇宙洪荒的造山运动到疑真疑幻的令牌石、灯影石,从悬河注壑的瀑布到曲似九回肠的溪涧,从色与彩的燃烧、流泻到光与影的追逐、纠缠。山中半日,世上千年-要千年的红尘浊世才能慢慢积累、领略。你从山巅一路玩赏到溪畔,赶紧打住,唯恐呆久了拔不出脚。
午后,船过三峡船闸。闸分五级,如登楼梯,拾阶而上。然而,人未迈脚,船亦仅作水平的位移,奥妙何在?用一个成语表述:水涨船高。出得第五道闸门,江面豁然开朗。大坝外面是碧水,碧水外面是青山,是白云,山在傍水处托出一座新城,云在水尽头散作万缕青烟。长波天合,渊渟岳峙。李商隐诗“春水船如天上坐”油然涌上心头。游客把自己交给船,船把自己交给水,水把自己交给云,云把自己交给天。恍兮惚兮,说不清身在船上,身在水上,身在云上,身在天上。
呜!-汽笛长鸣。游轮徐徐西行,从容安详如凌波仙子。我登上六楼的甲板,借微博向天南海北的网友作现场播报,忘了观察江水是怎样由黛碧化作酡红又化作暗紫与深灰,蓦地惊觉,暝色已悄悄洒满峡江。“三峡千古不夜航”,那是老皇历了。须臾,月出东山,光华如水。月下,江面,前也是行舟,后也是行舟。探照灯在脉脉交流,马达在低吟,游鱼出听,宿鸟惊飞,夹岸群峰窃窃私语,千百年来,这是第一轮不眠之夜。三闾大夫从左后方的凤凰山送来夜航祝福。庆幸,崆岭滩已长埋波心浪底。牛肝马肺石裹上一袭青袍,化具象为抽象。兵书宝剑峡红光烛天,似星斗又似瑞气。幻觉里,王昭君犹在香溪浣洗罗帕,偶尔抬头送过盈盈的笑;陆游仍伫立在南岸楚城遗址的风口,遥望江北怅叹:“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而今谷升陵降,山水异势,屈原祠已挪地重建。仰观银汉迢迢,俯察江水泱泱,耳畔渔歌互答,滩声不再似旧时。
记不清在秭归还是巴东入睡,重登甲板,船已驶进巫峡。甲板上撑满了五颜六色的伞,因为雨。雨从半天云里飘洒而下,从两岸的峰巅、林梢飘洒而下,从楚辞、唐诗里飘洒而下。自打有了宋玉的《高唐赋序》,就有了缠绵悱恻的“巫山云雨”;自打有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有了烛影摇红的“巴山夜雨”。雨啊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敲在伞面,敲在甲板,敲在船舷。神女峰在哪儿?朝云峰在哪儿?游客大呼小叫,东猜西猜。我也惶惑,目光穿透层层雨幕,但见摩云凌虚的危崿,一座接着一座,你推着我,我搡着你,争先恐后地迎迓游轮,不,游人。“知道巫山十二峰吗?”转身问一位苏格兰的游客,两天的风雨同舟,彼此已形如“驴友”。此刻,他由一位女伴打伞,忙不迭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不知道呢。”他答。“那您在拍摄什么?”“拍画呀,”他奇怪我竟然如此发问,指着半空一影烟雨迷蒙、虚幻如“米氏云山”的峰峦,大声补充,“拍你们中国的水墨画!”
船进瞿塘峡,云收雨歇,天气放晴。终于有机会好好品味,这山,这水。水,为湛碧,为渟泓,为莹彻,为潋滟。山,若昂藏,若磅礴,若孤拔,若鼎峙。山姿水态本已炫人眼眸,再加上任意排列组合,并辅之以光与影的旋律、韵律,辅之以你的直觉、错觉、幻觉,摊开来,摊开来,无一不是天然隽永的风景。方此时,船行江心,才惊危崖特立,飞泉激射,一个转折,又讶峰峦叠秀,倒影沉碧,再一转折,更喜含霞饮景,浮光耀金!
俯仰低回之际,游轮长啸驶出夔门。江北一峰崭然特起,白帝城到了。此峰原为半岛,三面环水,一面倚山,掌控瞿塘峡口,乃兵家必争之地。三峡库区蓄水后,倚山的那面亦已沉入江底,从空中鸟瞰,宛然茫茫巨浸中浮漾一只青螺。船泊码头,随众人上岸观光,北侧有廊桥飞架,过桥登山,迎面山门上镌刻着杜甫的名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寥寥十四字,道尽了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山上有白帝庙,庙内庙外碑刻如林,历代文坛大腕,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曾登临揽胜,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是以白帝城又称诗城。这格调高!它一下子把众多围绕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取譬的城市比了下去。金戈铁马的演义从来短促,“刘备托孤”的故事空留余韵,高江急峡的雷霆也已化作渺渺逝波,唯有文化的光彩历久弥灿,万古不磨,抚慰着历史也抚慰着现在和未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峡船闸使用“水涨船高”原理实现“登梯”目的,作者对三峡船闸的先进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历代文坛大腕在白帝城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使白帝庙内外碑刻如林,白帝城由此又称“诗城”。
C.文中画线部分,描写船过三峡船闸后,江面豁然开朗的景象,流露出作者的欣喜与赞叹之情。
D.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仅从山水两方面就写出了瞿塘峡的绝美风景。
8.文章第一段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4月三诊模拟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呼叫9527
封凯明
我跟张忠是同一年进的治安组,我二十三岁,他十九岁;我是警察,他是辅警。
所长让他跟我一组,做我的跟班儿。他有些木讷,我不喜欢,跟组长打报告,请求调换一名老辅警。所长不同意,让我新警带新人,一起锻炼,共同成长。我无奈,只好服从命令。
张忠像刚过门的小媳妇,连看我的眼神都是怯怯的。他缩手缩脚地给我倒水,我说:“我不是地主老财,不用服侍我。”他有些难堪,拎着暖瓶儿不知如何是好。
我说:“要表现就早点来。”他此后便来得很早,又抹桌子又扫地,我指使他干这干那,他都任劳任怨。他辅警编号的后四位是9527。这让我想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在华府做下人也用这个编号,便用9527取代了他的名字。所长见我使唤他挺来劲儿,私下找我谈话。我才知道,9527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卧病在床,还有一个弟弟读小学,里里外外都要靠他一个人。我有些过意不去,便让他以后不用这么早来打水,扫地的事儿由我来干。他嘴上答应,但每天依然来得很早。
青岛的冬天很冷,9527每天骑摩托车上班连副手套都不带。我以为他抗冻,但很快他的手就冻裂了,记笔录很费劲儿,我嘲笑他,装什么大瓣蒜,把一副旧手套丢给他,让他好好保护双手,别耽误工作。然而,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依然没戴手套。这让我很不高兴,认为他嫌弃我施舍给他的手套儿旧。
我让他把手套还给我。他低头不语,木讷地拽着衣角。我大声斥责说:“你聋了?”他抬起头,眼里却含着眼泪。我鄙视他像个娘们儿,命令他把眼泪憋回去。他说:“旧手套给了弟弟,弟弟年纪小怕冷,我是大哥不怕冷。”我竟一时语塞。下班的时候,我把一副崭新的辅警手套扔给他,告诉他:“我才是大哥,你在我眼里也是小弟。”
抓捕的时候,9527总是一马当先。看着他跟嫌疑人搏斗留下的道道血痕,我责怪他,能不能慢点儿跑,也给我个表现机会。他说,下次一定把机会留给我。我们联手破了好几起案子,所长很高兴。表彰会回来,所长给我带来的是精神鼓舞,给他带来的却是物质奖励。对此,我不嫉妒。他工资不高,且多用来给妈妈买药了。我见过他穿的最好的衣服就是辅警制服。
快过年了,我按照他的身材买了一件羽绒服,临放假前交给他。我说:“衣服买小了,穿着不合适,又没法儿退,只能送给你了。”我看他的眼泪又要流出来,骂他别跟个娘们儿似的。回家前,我把所里分的年货都给了他。
年后处理一起纠纷的时候,我受到一个混混儿的挑衅,又要执法证,又让我背法律条文,还把脸贴上来让我打。现场群众看不下去了,都怂恿我揍他。我哪敢打他,我还在实习期,动手就会挨处分,转正就会延期,我只能认怂当孙子,任他百般挑衅。这时,一个影子从我背后猛然蹿出,一拳打歪了他的鼻梁。9527替我出了气,也因此背了个处分。他给所长做了检讨,承诺以后不再打人。
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将一名吸毒者打得鼻青脸肿。吸毒者家属去局里上访,闹着要说法。局长下令追责到人,我问所长:“这事会怎么处理?”他说:“按惯例会开除。”我不能眼看着9527被开除,便说人是我打的,所长让我想清楚,背一个处分,转正要延期的。我说:“不用想,一人做事一人当。”所长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让我滚蛋。最终,处分还是给了9527,但没有开除他,只是记大过。
我请他喝酒,他喝醉之后吐露了打人的原因,原来他爸爸也是一名辅警,五年前执行任务时被吸毒者刺死,所以他恨透了“瘾君子”。他高中毕业本想去当兵,他妈妈硬是把他送来当辅警。派出所还是那个派出所,所长还是那个所长,只是辅警由父亲变成了儿子。后来我知道9527没有被开是所长顶了雷。他说,不能让9527的爸爸在九泉之下看着心寒。
局里成立追逃专案组,把9527抽走了,我像丢了魂一样,什么事都做不好,我铁了心要把9527要回来。我找所长要人,所长让我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我找副局长要人,副局长说,专案组更需要9527。我没辙,只好去堵局长。
9527回来的那天,所长板着脸训我:“你至于吗?把局长堵厕所里一个多小时。”我说:“至于。”我说这话的时候扬扬得意,一副讨打的样子。可三天后,我最想干的事就是把自己掐死。
那天凌晨三点,辖区内的一条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沿着裂缝渗入雨水管线。指挥中心通知我们所的值班警力去施工现场维持秩序。上午八点,施工工人操作失误引发油气爆炸,数十人伤亡,我接到命令的时候还在家吃早饭。扔下碗筷就往所里赶。到了所里,我喊9527跟我去爆炸现场,可连喊三遍都没人答应。一个生病的辅警告诉我,9527凌晨替他去施工现场执勤了,我的大脑“嗡”的一声。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我歇斯底里地喊着9527。然而,当我在一片淤泥里找到他时,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答应了。我永远地失去了9527。
六年来,只要看到9527这四个数字,我都会想起他。初冬,新的辅警上岗,我看见队列中一个年轻辅警的眉眼有些熟悉。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上前给我敬礼,然后大声喊出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名字:9527。我这才发现,他身上穿的那件羽绒服,正是我当年买给张忠的。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哭得像个娘们儿。
(有删改)
7.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发生在年轻警察“我”和同样年轻且性格羞涩木讷的辅警张忠之间的故事。
B.小说开头,作为警察的“我”用辅警编号后四位“9527”来称呼张忠,饱含着“我”对张忠这个辅警的鄙视。
C.小说中多次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我”的率性和张忠的拘谨对比鲜明。
D.小说中“我”曾嫌弃张忠像个娘们儿,但最后“我”竟然也哭得像个娘们儿,可见“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8.小说在塑造次要人物时笔墨俭省却形象鲜明,请选取文章中两个人物加以分析。(6分)
9.“9527”这个名字为何让“我”刻骨铭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虫鸣秋
唐弢
一年四季,我现在喜欢的是春天。
说是现在,因为这是近来才有的感觉。年纪过了三十,却忽然喜欢春天,喜欢红色喜欢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打交道,究竞是生命的活力突然转强,抑是预感衰退,遂不免起了依恋之情呢?我自己也无法回答。不过,倘在十几年前,或者溯而上之,倘在二十年前,情形就和眼前的不一样。尽管年轻好弄,跳跳蹦蹦,脱不了孩子的脾气,但以季节而论,我爱的却是雁来以后的秋天。
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在一个中学校里念书,每周只上五天课,两天半是中文,两天半是英文。课余多暇,自己就学些作诗填词之类的勾当。诗词,按照中国的老例,是必须从多读入手的,因此也翻翻前人的集子,希望从那里得到些许的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闲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是苍凉,“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悒郁和惆怅。童稚何知,然而面临萧索,想起来也不免为之惘然。中国的诗人对于这点是特别敏感的,我虽然三不像——学稼、学贾、学书都不够格,每逢提笔,却也无法抵御秋意的来袭。
诗词,它让我看到春青背后的红叶。
不过我的真正爱好秋天,却远在能读这些诗词之前,少说也该有二十个年头了。那时候,天地似乎比现在阔大,山河似乎比现在年轻,而生活,当然也比现在有意义——即使是最小的虫蚁吧,我也觉得十分可亲,它们仿佛都能说话,用的是一种歌唱的调子。说得最为悦耳的自然是秋虫。
我因此渴望着西风的起来。
炎夏向尽,梧桐已开始落叶,街头树间,时而传来一阵刺耳的繁音,“知了,知了”,叫声较为噪厉的是螂蟑,“乌有,乌有”的是塘蜩。中国的文人是最喜欢代人立言的,有时候也代物——著名的如禽言,并且还及于昆虫。刘同人《帝京景物略》里说:“三伏鸣者,声躁以急,如曰伏天伏天,入秋而凉,鸣则凄短,如曰秋凉秋凉。”他以为蝉蜩呼候,所叫的常是当前的时令。
蝉类种色繁多,我在年轻时常见的是叫做蚱蛙的一种,它没有螂蟟的长大,又不及螗蜩的美丽,只有叫声较为清越。不过一捉到笼里,也就默尔而息,再不发些许的音响,第二天随即僵死了。我同情沉默,却又以它的绝不再鸣为可惜。
为什么呢?我自己也有点回答不上来。
因此也不想再去触犯它,于是就开始翻瓦砾,多半是在屋后的安园里。促织就在那里栖息着。拨开断砖,往往可以看到一对小虫惊惶的在躲避,有时逃到野草根边去。就以往的经验而论,这十九是徒然的,它们逃不过人类的眼睛,也跳不出人类的手掌,到最后,只能受人秦养,迁入瓦盆。我蓄促织,往常是因为它能鸣,并非因为它能斗,所以别种如油葫芦、小油岭之类,行家弃诸不顾,我也加以延揽,一样放入匣内,饲以雪白的米饭。
——唧令令,唧令令!
几乎就是金属的声音。
和油葫芦一样,因繁生而不被重视的,还有一种栖息在乱草、灌木或者豆英地里的螽斯,《诗经》里所谓“嘤嘤草虫”,指的就是它。
螽斯而外,较为常见的鸣虫是络纬。络纬也即莎鸡,俗名纺织娘,以其鸣声酷肖纺纱的缘故。络纬昼伏夜鸣,要捕捉,必须等它振羽发声的时候。我常和小朋友一道,提着灯笼,赶往两里外的竹园去。乡间的晚上是阒寂的,走夜路不免有几分心悸,自己也听得出脚步的急迫,烛影摇动光波,像水晕一样在黑暗里浮荡。一转出村子,耳边像听到远处的“闹场锣鼓”一样,络纬的鸣声突然震响起来,原来前面已经是竹园了。
——轻些,别作声!
有人低低地照会我,我们便蹑手蹑脚地跑近去。一见到篝火,满园叫得更起劲了,每次可以捉到好几只。而每年又总有一回这样的经验。
现在,季节到了秋天,春华老去,我自己也逼近中年。络纬在邻家的园圃里振羽,静夜远听,真使人有梦回空山身在何地的感觉。清人龚定庵诗云:“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往事在心头浮现。此时此地大概谁都有点怆然,觉得难以遣此的吧。
我不能忘情于已逝的童年。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追忆了学生时代作诗填词、童年时代亲近秋虫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B.画线句中的“红叶”是秋天的典型意象,表达了作者从诗词中领悟到的闲适、苍凉和惆怅。
C.文章用真挚的语言回忆过往、叙写当下,融欢欣与惆怅于一体,弥漫着温暖而感伤的氛围。
D.作者最后说“大概谁都有点怆然”,推己及人,以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引发读者的共鸣。
8.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喜欢的是春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本文标题为“以虫鸣秋”,文章是怎样写秋虫鸣叫的?请简要赏析。(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终审判(节选)
朱俊懿 徐纪周
高启强蒙了,看着陌生的黄瑶,“瑶瑶……”
黄瑶喊道:“别叫我!你每次叫我的名字我都觉得恶心!我一直在等,等着你众叛亲离,等着你戴上手铐的这一天!我要给我爸报仇!”
高启强苦笑着,任凭手上的血滴落在地上。高启强说道:“好吧,我认输。”
审讯室内,黄瑶被戴上手铐,控制在了审讯椅上。负责审讯她的有安欣、孙旭、方宁。
孙旭问:“黄瑶,几次通过举报平台向我们匿名提供强盛集团线索的都是你吗?”
黄瑶点点头。
“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黄瑶抬眼望着安欣:“我爸爸说过,这世上他只相信两个人,高启强和安欣,可他就是死在你们两个手上的。”
安欣说道:“对不起,我当时想救他,没救下来。”
“对,你是警察,我爸爸是杀人犯,他受到惩罚,我不会怪你。但高启强不一样,他利用了我爸,把我当作人质,自己还越活越好。陈书婷的死也是我干的,是我把她从盘山道撞下去的。”
安欣惊讶地问:“可是陈书婷对你很好,你为什么要对她下手?”
黄瑶喊道:“为什么我家破人亡、寄人篱下,他高启强就能阖家团聚、幸福美满?!我一直耐心地等着,等到高启强足够信任我,这样我才有足够的力量把他毁掉!”
安欣叹了口气:“你知道代价吗?你付出的是你整个人生。”
黄瑶点头:“我认了。”
何黎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见徐忠正坐在屋里,愣了一下。
何黎明问:“京海的案子还没处理完,你急匆匆回来,是不是中央的同志找你?”
徐忠点头:“他们约我明天谈话。”
何黎明点头:“京海的案子,你办得漂亮,他们不会难为你,问什么就答什么。”
徐忠拿出录音笔,摆在桌子上。
何黎明扫了一眼,什么都明白了,像是瞬间老了几岁。
徐忠问:“这个,我怎么回答?”
何黎明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支录音笔,也放在桌上。
两支录音笔并排摆在一起。
何黎明说道:“赵立冬给了我一支复制品,让我叫停指导组工作。如今他把原件给了你,就把我的命交到了你手上。人非圣贤,我也有糊涂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不想什么再升一步了,就让我踏踏实实退休,行吗?”
徐忠起身说道:“二十年了,有太多无辜的人牺牲了,京海的秘密不能再藏下去了。”
何黎明叹了口气:“我明白了。”
徐忠稍稍欠身,离开了。
天边刚微微泛出白光,省纪委门外,何黎明蹲在路边抽烟,两眼布满血丝。
最终,他仿佛下定决心,掐灭烟头,缓缓起身,迈进了省纪委的大门。
法庭内,被剃光头发的高启强站在审判席上,面对庄严的法庭,正在接受审判。
法官宣读着审判书:“被告人高启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等,合并执行,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与此同时,临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在宣读着对赵立冬等充当黑社会保护伞人员的判决:“被告人赵立冬,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窝藏、包庇罪,故意杀人罪,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合并处罚,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市直机关招待所门口台阶上,高启兰捧着一摞饭盒交给安欣。
“我哥不愿意再见我了,我就想再让他吃顿家里的饭。他临走前吃几个饺子也不行吗?”
安欣打开饭盒,码放整齐的饺子个个皮薄肚大。安欣把饭盒盖上:“我来想想办法。”
看守所会客室里,剃了青瓜头的高启强走进会客室,看着对面的安欣。
安欣将带的饭盒往前一推:“这是你妹妹带给你的,但我们有规定。不过我们也给你备了饺子,一样的。”
管教把饺子端给高启强。
“谢谢。”高启强夹起一个饺子,细细地品着。
安欣说道:“我去看过晓晨和黄瑶了,他们都很好,你不用担心。”
高启强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他们本该有更好的人生。我最该道歉的人是你。你一直想把我拉上岸,可惜我让你失望了。这么多年,我欠你很多句对不起。有机会替我照顾小兰。”
安欣说道:“她很坚强,不需要我。”
高启强又吃了一个饺子。
“我还是觉得,2000年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二十年,真像一场梦啊!”
安欣说道:“是啊,梦醒了,我的师父还在,兄弟还在,徒弟还在。”
“我还是那个卖鱼的阿强。”
“我还是不求上进的小警察。”
“日子平淡充实。”
二人一笑,随即落寞。
管教走过来,“该走了。”
高启强起身,走到侧门前,最后一次回身,望着安欣。
他看了很久,看得很用力,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一句话都没说。
墓地里,安欣穿着笔挺的警服,徐忠陪着他,向曹闯、李响和陆寒的墓碑献花。
徐忠问:“心里轻快了吗?”
安欣摇摇头:“等有一天京海彻底不需要我了,我才能真的轻松。”
徐忠说道:“人民永远都需要我们。未来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都会常态化,这份工作可不轻松。罪恶需要掐根断芽,只有日日扫,年年扫,才能让群众生活在幸福安宁中。”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决策符合政法队伍实际,顺应民心民意。这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是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新期待……
(选自《狂飙》,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高启强见到黄瑶就“蒙了”,中间写何黎明看见徐忠就“愣了”,描写传神,既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惧,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小说选文的叙事颇有特色: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
集中;场景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淡化人物塑造而形象丰满。
C.小说的语言极其质朴,甚至堪称“冷淡”,看似平淡的叙写,既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冲突,又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各种纠葛。
D.小说结尾通过安欣和徐忠在墓地里的一段对话描写,不仅写出了两人内心的轻松,更写出了我们队伍的教育整顿和扫黑除恶斗争的艰巨。
8.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高启强在看守所会客室里一边吃着饺子,一边与安欣谈话。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简要分析高启强的心理。(6分)

小说最后一段文字与众不同,古代的作品也有此笔法,如《史记》《聊斋志异》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作用。(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解析】(D.“写出了两人内心的轻松”错。)
8.(6分)
①高启强忍着痛苦,不愿与亲人相见,最后一次吃“家里”的饺子,细细地品着,品着亲情,品着诀别之痛。
②高启强担心妹妹高启兰的未来,向安心道歉后希望安欣照顾她。
③高启强怀念过去的平淡生活,“那个卖鱼的阿强”“日子平淡充实”,二十年前春节的那顿饺子最好吃。
④高启强临终时心境十分复杂,五味杂陈,他起身后回望安欣,看了很久、很用力,有千言万语,却只字未说,留下了无穷的人生余味。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出四点给6分。答出其他心理,只要合符情理,可以酌情给分。
9.(6分)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上升到理论高度,是对整个事件的评判。②作为长篇小说结尾,彰显创作意图,同时使情节更加严谨。③点明自我革命可以刮骨疗毒,教育洗礼触及灵魂,深化主题。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每一点2分,三点共6分。答出其他作用,可以酌情给分。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文本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老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文本二: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文本三: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捡书”“踏雪寻梅”。
B.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这里的“梅”寄寓了“我”对梅邨先生人格品质的美好想象。
C.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据此推断梅邨已去世,暗含了无缘与之相见和请教的遗憾。
D.文本表达感情丰富,既有对读书的热爱,也有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失望和对“我”教育的感激。
8.《踏雪寻梅》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对王梅邨住处的描写颇有特点与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6分)
(三)现代文文本阅读III(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答案:D。(错在“失望”,更多的是“痛惜失落”。)
8.(6分)参考答案:①采用白描手法,凸显住处环境的清寒,清寒的环境衬托出王梅邨的落寞。(3分)②用语极其精简,连用数词“一”,突出了梅邨居住环境的简约与清寒,揭示了梅邨先生的落魄的处境,暗示了梅邨斩断书缘的原因。(3分)(或:连用短句,句子整齐,适合表现简约明净具有古典气息的环境氛围,符合读书人的气质。)(描写的特点,包括描写手法、描写的环境氛围,描写语言等。每条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参考答案:①《踏雪寻梅》和《吴山夜话》互补照应,正因为王梅邨出身书香世家,嗜读书,所以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或《踏雪寻梅》和《吴山夜话》互补照应,因为王梅邨耽溺于闲书,因书误事,导致晚年落魄清寒。)②《踏雪寻梅》与《捡书》两文都突出刻画了王梅邨学识渊博的形象。(或《踏雪寻梅》与《捡书》写出了王梅邨对书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对比,由爱书如命到斩断书缘,更突出王梅邨因书误一生的沉痛转变。)③《捡书》与《吴山夜话》共同突出王梅邨酷爱读书、极有天分的形象。(每条2分,答出三条即可给满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23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致母亲的信 冼星海
妈妈:
上海“八一三”的炮声使整个中华民族有血气的民众觉悟了、团结了!从此以后,国土四周都布满着敌人的火焰,每个中国人都免不掉危险。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我还没有忘记,如今又遭遇到更大的浩劫、更残忍的屠杀了。在这关头,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国民再没有第二句话,“只有保卫国土来参加这伟大而神圣的战争!”我们并不赞颂战争,可是没有战争就失掉自由和博爱的存在!
亲爱的妈妈,我是在上海开火五天后离开那素称安逸的上海的,沿一条弯曲的苏州河向前进。一路上四处炮声,头上也都是敌机盘旋。同行十四人一样地不顾一切向前,为着踏上一条大路,竟没有顾到目前所坐的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但,妈妈,你得明白我们并不是逃难,我们十四个都是救亡的勇士。虽然还没有实现我们预期的愿望,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明了自己对国家应负的责任。从出发到今天已经是四个多月了,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但我们并不悲观,也许我们失去了的土地会被炸成一片焦土,但到最后胜利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收复已失的土地,更可以重建新的建筑、新的社会。伟大的先驱告诉我们:“没有破坏便没有建设。”只有赶走了敌人,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我已到武汉了,并且不久又快去重庆。在这漫漫黑夜,感觉四周凄凉冰冷,我耳边好像有无数的失去了儿子的母亲和失去了母亲的儿子在哀诉。那不能告诉人的潜伏般的音乐,很沉重地打动我,使我不能不又想起了我唯一的你——妈妈。我想在每一个母亲想念着她自己的儿子出发为国宣劳的时候,或许会更恳切些吧!是的,或许会更恳切的!因此,我半夜没有酣睡。但想念着国家的前途和自己应负的责任,我又好像不得不要暂时忘记你了,忘记一切留恋。但我并不是忘记了你伟大的慈爱和过去五十多年的飘零生活,我更不是忍心地来抛弃你去走千百万里的长程。可是我明了自己的责任,明了中华民族谋自由、独立解放的急切。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希望借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但,妈妈,我常感到自己能力的薄弱和自己实际生活的缺乏,虽然有时站立在整千整万的民众面前,领导着他们高歌,但有时我总有战栗,因为我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又想念到遥远的妈妈了!可是当我每到一个地方的时候都被民众歌咏的情感所征服,令我不仅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你,而且又更加紧我的工作。我常常感到民众的力量最伟大,民众对音乐的需要,尤其在战时,那使我不能不忍痛地离开你而站立在民众当中。他们热烈地爱着我,而我也热烈地爱护他们。
自我离开上海后,妈妈必定感到很寂寞,没有亲近的人在你身旁,连可靠的亲友也逃避到香港了。但我很希望妈妈放心,这次抗战是必定得到胜利的,只要能长期抵抗下去。妈妈!我更有一件事情可以安慰你的,就是现在我已开始写《中国兵》了。这作品是继《民族交响乐》之后的,是纯用音乐来描写中国士兵抗战的英勇,保卫国土的决心。那伟大士兵的抗战精神,已打动每一个父母的心。我曾和伤兵们谈话,我也听过很多士兵冲锋和游击军的故事。可是我还得亲历其境,并且要参加作战,才能更明了中国兵的伟大。我除写作之外,我还想走遍后方,作救亡歌咏宣传运动。
在武汉七天后,我们预备去重庆各处担任后方宣传工作。我想在这远程的旅途中,我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得许多作曲的材料。我虽然时常地要想起妈妈,但理智会克服我,而且我自己知道在这动乱的大时代里,没有一个被侵略的人民不是存着至死不屈的精神。如果将来中国打胜仗以后,那所有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能有团叙的一天。国家如果被敌人亡了的话,即使侥幸保存性命,但贪生怕死的生活和不纯洁的灵魂带来的痛苦,比一切肉体的痛苦更甚。为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我希望所有的母亲们和儿子们都勇敢地向前。中国民族解放的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们的纯洁的爱给国家,同心合力在民族斗争里产生一个新中国。
别了,亲爱的妈妈!祖国的孩子们正在争取洗刷没有祖国的孩子的耻辱,让那青春的战斗的力量支持那有数千年文化的祖国。我们在祖国养育之下正如在母胎哺养恩赐一样,为着要生存,我们就得一齐努力,去保卫那比自己母亲更伟大的祖国。
妈妈看了这封信以后,我想,在您的皱纹的脸上应该会漾出一丝安慰的微笑吧。再见了,孩子在征途中永远祝福着您!
星 海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到了“上海‘八一三’炮声”使得“有血气的民众觉悟了、团结了”,既点出了时代背景,也暗含了终将胜利的信心。
B. 作者离开上海的途中,并未意识到“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既为了表现其旅途的狼狈,也为了表现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
C. 作者意识到音乐在抗战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安慰伤员,还可以唤醒和团结百姓,因此他坚持创作民众所需要的音乐。
D. “祖国的孩子”指的是团结一心、为抵抗侵略者而斗争的广大民众,“没有祖国的孩子”指的是那些遭受侵略者侵凌的沦陷地区民众。
8.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妈妈”在看完信后,“脸上应该会漾出一丝安慰的微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与那些宏大叙事相比,书信更能体现出写作者在特殊环境下,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本文体现了冼星海哪些“复杂而矛盾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信中有对自己的关心。儿子虽投身于抗战,但仍未忘记关心自己,这让母亲颇感安慰。
②儿子满怀救国之热忱。儿子写出音乐作品,以实际行动鼓舞民众,这让母亲由衷欣慰。
③言语中表明形势向好。中华民族渐渐觉醒,英勇顽强地齐心抗战,这让母亲看到希望。
9. ①作者内心抵触战争,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又积极地投身抗战。
②作者时时感到沮丧,但又充满信心,坚信音乐能在抗战中发挥作用。
③作者思念牵挂母亲,但为了抗战胜利,需加紧创作,只能暂时忘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既为了表现其旅途的狼狈,也为了表现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说法错误。并未意识到“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是为了表现“我们”为了“踏上一条大路”的勇往无前的精神。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但我并不是忘记了你伟大的慈爱和过去五十多年的飘零生活,我更不是忍心地来抛弃你去走千百万里的长程”“因为我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又想念到遥远的妈妈了”“自我离开上海后,妈妈必定感到很寂寞,没有亲近的人在你身旁,连可靠的亲友也逃避到香港了”可知,儿子虽投身于抗战,但在信中仍未忘记关心自己,这让母亲颇感安慰。
根据文中“妈妈!我更有一件事情可以安慰你的,就是现在我已开始写《中国兵》了。这作品是继《民族交响乐》之后的,是纯用音乐来描写中国士兵抗战的英勇,保卫国土的决心。……我除写作之外,我还想走遍后方,作救亡歌咏宣传运动”可知,儿子满怀救国之热忱写出音乐作品,以实际行动鼓舞民众,这让母亲由衷欣慰。
根据文中“但我很希望妈妈放心,这次抗战是必定得到胜利的,只要能长期抵抗下去”“祖国的孩子们正在争取洗刷没有祖国的孩子的耻辱,让那青春的战斗的力量支持那有数千年文化的祖国。我们在祖国养育之下正如在母胎哺养恩赐一样,为着要生存,我们就得一齐努力,去保卫那比自己母亲更伟大的祖国”可知,中华民族渐渐觉醒,中华儿女们正在英勇顽强地齐心抗战,抗战形势向好,这让母亲看到希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作者情感的能力。
由“我们并不赞颂战争,可是没有战争就失掉自由和博爱的存在”“同行十四人一样地不顾一切向前,为着踏上一条大路,竟没有顾到目前所坐的拖粪小船的臭味和肚里的饥饿”可知,作者内心抵触战争,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又积极地投身抗战。
由“从出发到今天已经是四个多月了,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但我们并不悲观,也许我们失去了的土地会被炸成一片焦土,但到最后胜利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收复已失的土地,更可以重建新的建筑、新的社会”可知,作者时时感到沮丧,但又充满信心;由“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希望借宏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可知,作者坚信音乐能在抗战中发挥作用。
由“但想念着国家的前途和自己应负的责任,我又好像不得不要暂时忘记你了,忘记一切留恋。……可是我明了自己的责任,明了中华民族谋自由、独立解放的急切。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的伟大任务”可知,作者思念牵挂母亲,但为了抗战胜利,需加紧创作,只能暂时忘记。
2023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怀古观今游三峡(节选)
卞毓方
是晚登上游轮,次晨起航,午前停泊“三峡人家”。乘缆车径取峰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现代科技给了你一双鹰的眼,这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让你恍悟那山势的千起百伏、山颜的千娇百媚,集纳了人类几乎所有层次的审美体验-从宇宙洪荒的造山运动到疑真疑幻的令牌石、灯影石,从悬河注壑的瀑布到曲似九回肠的溪涧,从色与彩的燃烧、流泻到光与影的追逐、纠缠。山中半日,世上千年-要千年的红尘浊世才能慢慢积累、领略。你从山巅一路玩赏到溪畔,赶紧打住,唯恐呆久了拔不出脚。
午后,船过三峡船闸。闸分五级,如登楼梯,拾阶而上。然而,人未迈脚,船亦仅作水平的位移,奥妙何在?用一个成语表述:水涨船高。出得第五道闸门,江面豁然开朗。大坝外面是碧水,碧水外面是青山,是白云,山在傍水处托出一座新城,云在水尽头散作万缕青烟。长波天合,渊渟岳峙。李商隐诗“春水船如天上坐”油然涌上心头。游客把自己交给船,船把自己交给水,水把自己交给云,云把自己交给天。恍兮惚兮,说不清身在船上,身在水上,身在云上,身在天上。
呜!-汽笛长鸣。游轮徐徐西行,从容安详如凌波仙子。我登上六楼的甲板,借微博向天南海北的网友作现场播报,忘了观察江水是怎样由黛碧化作酡红又化作暗紫与深灰,蓦地惊觉,暝色已悄悄洒满峡江。“三峡千古不夜航”,那是老皇历了。须臾,月出东山,光华如水。月下,江面,前也是行舟,后也是行舟。探照灯在脉脉交流,马达在低吟,游鱼出听,宿鸟惊飞,夹岸群峰窃窃私语,千百年来,这是第一轮不眠之夜。三闾大夫从左后方的凤凰山送来夜航祝福。庆幸,崆岭滩已长埋波心浪底。牛肝马肺石裹上一袭青袍,化具象为抽象。兵书宝剑峡红光烛天,似星斗又似瑞气。幻觉里,王昭君犹在香溪浣洗罗帕,偶尔抬头送过盈盈的笑;陆游仍伫立在南岸楚城遗址的风口,遥望江北怅叹:“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而今谷升陵降,山水异势,屈原祠已挪地重建。仰观银汉迢迢,俯察江水泱泱,耳畔渔歌互答,滩声不再似旧时。
记不清在秭归还是巴东入睡,重登甲板,船已驶进巫峡。甲板上撑满了五颜六色的伞,因为雨。雨从半天云里飘洒而下,从两岸的峰巅、林梢飘洒而下,从楚辞、唐诗里飘洒而下。自打有了宋玉的《高唐赋序》,就有了缠绵悱恻的“巫山云雨”;自打有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有了烛影摇红的“巴山夜雨”。雨啊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敲在伞面,敲在甲板,敲在船舷。神女峰在哪儿?朝云峰在哪儿?游客大呼小叫,东猜西猜。我也惶惑,目光穿透层层雨幕,但见摩云凌虚的危崿,一座接着一座,你推着我,我搡着你,争先恐后地迎迓游轮,不,游人。“知道巫山十二峰吗?”转身问一位苏格兰的游客,两天的风雨同舟,彼此已形如“驴友”。此刻,他由一位女伴打伞,忙不迭地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不知道呢。”他答。“那您在拍摄什么?”“拍画呀,”他奇怪我竟然如此发问,指着半空一影烟雨迷蒙、虚幻如“米氏云山”的峰峦,大声补充,“拍你们中国的水墨画!”
船进瞿塘峡,云收雨歇,天气放晴。终于有机会好好品味,这山,这水。水,为湛碧,为渟泓,为莹彻,为潋滟。山,若昂藏,若磅礴,若孤拔,若鼎峙。山姿水态本已炫人眼眸,再加上任意排列组合,并辅之以光与影的旋律、韵律,辅之以你的直觉、错觉、幻觉,摊开来,摊开来,无一不是天然隽永的风景。方此时,船行江心,才惊危崖特立,飞泉激射,一个转折,又讶峰峦叠秀,倒影沉碧,再一转折,更喜含霞饮景,浮光耀金!
俯仰低回之际,游轮长啸驶出夔门。江北一峰崭然特起,白帝城到了。此峰原为半岛,三面环水,一面倚山,掌控瞿塘峡口,乃兵家必争之地。三峡库区蓄水后,倚山的那面亦已沉入江底,从空中鸟瞰,宛然茫茫巨浸中浮漾一只青螺。船泊码头,随众人上岸观光,北侧有廊桥飞架,过桥登山,迎面山门上镌刻着杜甫的名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寥寥十四字,道尽了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山上有白帝庙,庙内庙外碑刻如林,历代文坛大腕,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曾登临揽胜,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是以白帝城又称诗城。这格调高!它一下子把众多围绕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取譬的城市比了下去。金戈铁马的演义从来短促,“刘备托孤”的故事空留余韵,高江急峡的雷霆也已化作渺渺逝波,唯有文化的光彩历久弥灿,万古不磨,抚慰着历史也抚慰着现在和未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峡船闸使用“水涨船高”原理实现“登梯”目的,作者对三峡船闸的先进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历代文坛大腕在白帝城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使白帝庙内外碑刻如林,白帝城由此又称“诗城”。
C.文中画线部分,描写船过三峡船闸后,江面豁然开朗的景象,流露出作者的欣喜与赞叹之情。
D.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仅从山水两方面就写出了瞿塘峡的绝美风景。
8.文章第一段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本文语言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7.(3分)C(A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于文无据。B项,前后语句逻辑混乱,“白帝庙内外碑刻如林”既非“历代文坛大腕留下炳若星辰的诗篇”的结果,也非“白帝城由此又称“诗城'”的原因。D项,没有听觉描写,还有对光与影的描写。)
8.(6分)①登缆车直达峰顶所见的开阔景致,与苏轼泛舟赤壁所见的浩瀚江景类似,作者借《赤壁赋》中的诗句表达游山的超然愉悦之情。(2分)②以《赤壁赋》中的诗句描写山的深邃、渺茫、奇妙,给人以疑真疑幻的美感。(2分)③开篇引用古人诗句,暗合文题“怀古”之意,使文章更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2分)
9.(6分)
①大量的引用、化用,提升了语言的文采,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如引用苏轼的《赤壁赋》。
②生动形象。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游轮徐徐西行,从容安详如凌波仙子”。③善用短句,使语言节奏明快、生动活泼,如第五自然段。(每点2分,答到“整散结合”等其他特点,可酌情给分。)
2023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4月三诊模拟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单文本(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
呼叫9527
封凯明
我跟张忠是同一年进的治安组,我二十三岁,他十九岁;我是警察,他是辅警。
所长让他跟我一组,做我的跟班儿。他有些木讷,我不喜欢,跟组长打报告,请求调换一名老辅警。所长不同意,让我新警带新人,一起锻炼,共同成长。我无奈,只好服从命令。
张忠像刚过门的小媳妇,连看我的眼神都是怯怯的。他缩手缩脚地给我倒水,我说:“我不是地主老财,不用服侍我。”他有些难堪,拎着暖瓶儿不知如何是好。
我说:“要表现就早点来。”他此后便来得很早,又抹桌子又扫地,我指使他干这干那,他都任劳任怨。他辅警编号的后四位是9527。这让我想起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唐伯虎在华府做下人也用这个编号,便用9527取代了他的名字。所长见我使唤他挺来劲儿,私下找我谈话。我才知道,9527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卧病在床,还有一个弟弟读小学,里里外外都要靠他一个人。我有些过意不去,便让他以后不用这么早来打水,扫地的事儿由我来干。他嘴上答应,但每天依然来得很早。
青岛的冬天很冷,9527每天骑摩托车上班连副手套都不带。我以为他抗冻,但很快他的手就冻裂了,记笔录很费劲儿,我嘲笑他,装什么大瓣蒜,把一副旧手套丢给他,让他好好保护双手,别耽误工作。然而,第二天上班的时候,他依然没戴手套。这让我很不高兴,认为他嫌弃我施舍给他的手套儿旧。
我让他把手套还给我。他低头不语,木讷地拽着衣角。我大声斥责说:“你聋了?”他抬起头,眼里却含着眼泪。我鄙视他像个娘们儿,命令他把眼泪憋回去。他说:“旧手套给了弟弟,弟弟年纪小怕冷,我是大哥不怕冷。”我竟一时语塞。下班的时候,我把一副崭新的辅警手套扔给他,告诉他:“我才是大哥,你在我眼里也是小弟。”
抓捕的时候,9527总是一马当先。看着他跟嫌疑人搏斗留下的道道血痕,我责怪他,能不能慢点儿跑,也给我个表现机会。他说,下次一定把机会留给我。我们联手破了好几起案子,所长很高兴。表彰会回来,所长给我带来的是精神鼓舞,给他带来的却是物质奖励。对此,我不嫉妒。他工资不高,且多用来给妈妈买药了。我见过他穿的最好的衣服就是辅警制服。
快过年了,我按照他的身材买了一件羽绒服,临放假前交给他。我说:“衣服买小了,穿着不合适,又没法儿退,只能送给你了。”我看他的眼泪又要流出来,骂他别跟个娘们儿似的。回家前,我把所里分的年货都给了他。
年后处理一起纠纷的时候,我受到一个混混儿的挑衅,又要执法证,又让我背法律条文,还把脸贴上来让我打。现场群众看不下去了,都怂恿我揍他。我哪敢打他,我还在实习期,动手就会挨处分,转正就会延期,我只能认怂当孙子,任他百般挑衅。这时,一个影子从我背后猛然蹿出,一拳打歪了他的鼻梁。9527替我出了气,也因此背了个处分。他给所长做了检讨,承诺以后不再打人。
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将一名吸毒者打得鼻青脸肿。吸毒者家属去局里上访,闹着要说法。局长下令追责到人,我问所长:“这事会怎么处理?”他说:“按惯例会开除。”我不能眼看着9527被开除,便说人是我打的,所长让我想清楚,背一个处分,转正要延期的。我说:“不用想,一人做事一人当。”所长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让我滚蛋。最终,处分还是给了9527,但没有开除他,只是记大过。
我请他喝酒,他喝醉之后吐露了打人的原因,原来他爸爸也是一名辅警,五年前执行任务时被吸毒者刺死,所以他恨透了“瘾君子”。他高中毕业本想去当兵,他妈妈硬是把他送来当辅警。派出所还是那个派出所,所长还是那个所长,只是辅警由父亲变成了儿子。后来我知道9527没有被开是所长顶了雷。他说,不能让9527的爸爸在九泉之下看着心寒。
局里成立追逃专案组,把9527抽走了,我像丢了魂一样,什么事都做不好,我铁了心要把9527要回来。我找所长要人,所长让我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我找副局长要人,副局长说,专案组更需要9527。我没辙,只好去堵局长。
9527回来的那天,所长板着脸训我:“你至于吗?把局长堵厕所里一个多小时。”我说:“至于。”我说这话的时候扬扬得意,一副讨打的样子。可三天后,我最想干的事就是把自己掐死。
那天凌晨三点,辖区内的一条输油管线破裂,原油沿着裂缝渗入雨水管线。指挥中心通知我们所的值班警力去施工现场维持秩序。上午八点,施工工人操作失误引发油气爆炸,数十人伤亡,我接到命令的时候还在家吃早饭。扔下碗筷就往所里赶。到了所里,我喊9527跟我去爆炸现场,可连喊三遍都没人答应。一个生病的辅警告诉我,9527凌晨替他去施工现场执勤了,我的大脑“嗡”的一声。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我歇斯底里地喊着9527。然而,当我在一片淤泥里找到他时,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答应了。我永远地失去了9527。
六年来,只要看到9527这四个数字,我都会想起他。初冬,新的辅警上岗,我看见队列中一个年轻辅警的眉眼有些熟悉。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上前给我敬礼,然后大声喊出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名字:9527。我这才发现,他身上穿的那件羽绒服,正是我当年买给张忠的。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哭得像个娘们儿。
(有删改)
7.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发生在年轻警察“我”和同样年轻且性格羞涩木讷的辅警张忠之间的故事。
B.小说开头,作为警察的“我”用辅警编号后四位“9527”来称呼张忠,饱含着“我”对张忠这个辅警的鄙视。
C.小说中多次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我”的率性和张忠的拘谨对比鲜明。
D.小说中“我”曾嫌弃张忠像个娘们儿,但最后“我”竟然也哭得像个娘们儿,可见“我”内心受到强烈震撼。
8.小说在塑造次要人物时笔墨俭省却形象鲜明,请选取文章中两个人物加以分析。(6分)
9.“9527”这个名字为何让“我”刻骨铭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7.B 8.[示例]①所长。小说写派出所所长给张忠物质奖励、替张忠犯错顶雷、不忍让张忠父亲九泉之下心寒等,笔墨虽不多,但一个正直忠义、关心下属、温厚善良的领导形象跃然纸上。②母亲。母亲在小说中有两次明写,一次暗写。明写一是交代她病重,一是写她执意让本要当兵的张忠承续父亲当辅警,暗写是张忠牺牲后她又将张忠刚成年的弟弟送到派出所当辅警。在这些一笔带过的叙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体孱弱却意志坚定、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③弟弟。弟弟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先是六年前小学在读,得到哥哥张忠的关爱,六年后,弟弟穿着哥哥留下来的羽绒服,沿用哥哥辅警编号,投身到辅警事业。当弟弟大声喊出“9527”时,一个承续父兄遗业的年轻辅警成长起来。④父亲。父亲在小说中没有直接出场,读者仅从他人之口了解他的故事,他是一个嫉恶如仇、恪尽职守、维护正义的形象,也是张忠兄弟的榜样,他的精神在兄弟二人身上得以传承,使小说产生了撼人心魄的效果。
9.①对辅警编号为“9527”的张忠牺牲,“我”心怀愧疚,不能释怀,因此我对“9527”刻骨铭心;②于“我”而言,“9527”张忠最初是青涩辅警,后来是亲密战友,最后是追忆缅怀的英雄,因此“9527”让“我”刻骨铭心;③“9527”不只是辅警张忠的代号,更是张忠父子、兄弟间传承的嫉恶如仇、维护正义的精神象征,有着令人震撼的力量,因此让“我”刻骨铭心。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虫鸣秋
唐弢
一年四季,我现在喜欢的是春天。
说是现在,因为这是近来才有的感觉。年纪过了三十,却忽然喜欢春天,喜欢红色喜欢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打交道,究竞是生命的活力突然转强,抑是预感衰退,遂不免起了依恋之情呢?我自己也无法回答。不过,倘在十几年前,或者溯而上之,倘在二十年前,情形就和眼前的不一样。尽管年轻好弄,跳跳蹦蹦,脱不了孩子的脾气,但以季节而论,我爱的却是雁来以后的秋天。
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在一个中学校里念书,每周只上五天课,两天半是中文,两天半是英文。课余多暇,自己就学些作诗填词之类的勾当。诗词,按照中国的老例,是必须从多读入手的,因此也翻翻前人的集子,希望从那里得到些许的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闲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是苍凉,“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悒郁和惆怅。童稚何知,然而面临萧索,想起来也不免为之惘然。中国的诗人对于这点是特别敏感的,我虽然三不像——学稼、学贾、学书都不够格,每逢提笔,却也无法抵御秋意的来袭。
诗词,它让我看到春青背后的红叶。
不过我的真正爱好秋天,却远在能读这些诗词之前,少说也该有二十个年头了。那时候,天地似乎比现在阔大,山河似乎比现在年轻,而生活,当然也比现在有意义——即使是最小的虫蚁吧,我也觉得十分可亲,它们仿佛都能说话,用的是一种歌唱的调子。说得最为悦耳的自然是秋虫。
我因此渴望着西风的起来。
炎夏向尽,梧桐已开始落叶,街头树间,时而传来一阵刺耳的繁音,“知了,知了”,叫声较为噪厉的是螂蟑,“乌有,乌有”的是塘蜩。中国的文人是最喜欢代人立言的,有时候也代物——著名的如禽言,并且还及于昆虫。刘同人《帝京景物略》里说:“三伏鸣者,声躁以急,如曰伏天伏天,入秋而凉,鸣则凄短,如曰秋凉秋凉。”他以为蝉蜩呼候,所叫的常是当前的时令。
蝉类种色繁多,我在年轻时常见的是叫做蚱蛙的一种,它没有螂蟟的长大,又不及螗蜩的美丽,只有叫声较为清越。不过一捉到笼里,也就默尔而息,再不发些许的音响,第二天随即僵死了。我同情沉默,却又以它的绝不再鸣为可惜。
为什么呢?我自己也有点回答不上来。
因此也不想再去触犯它,于是就开始翻瓦砾,多半是在屋后的安园里。促织就在那里栖息着。拨开断砖,往往可以看到一对小虫惊惶的在躲避,有时逃到野草根边去。就以往的经验而论,这十九是徒然的,它们逃不过人类的眼睛,也跳不出人类的手掌,到最后,只能受人秦养,迁入瓦盆。我蓄促织,往常是因为它能鸣,并非因为它能斗,所以别种如油葫芦、小油岭之类,行家弃诸不顾,我也加以延揽,一样放入匣内,饲以雪白的米饭。
——唧令令,唧令令!
几乎就是金属的声音。
和油葫芦一样,因繁生而不被重视的,还有一种栖息在乱草、灌木或者豆英地里的螽斯,《诗经》里所谓“嘤嘤草虫”,指的就是它。
螽斯而外,较为常见的鸣虫是络纬。络纬也即莎鸡,俗名纺织娘,以其鸣声酷肖纺纱的缘故。络纬昼伏夜鸣,要捕捉,必须等它振羽发声的时候。我常和小朋友一道,提着灯笼,赶往两里外的竹园去。乡间的晚上是阒寂的,走夜路不免有几分心悸,自己也听得出脚步的急迫,烛影摇动光波,像水晕一样在黑暗里浮荡。一转出村子,耳边像听到远处的“闹场锣鼓”一样,络纬的鸣声突然震响起来,原来前面已经是竹园了。
——轻些,别作声!
有人低低地照会我,我们便蹑手蹑脚地跑近去。一见到篝火,满园叫得更起劲了,每次可以捉到好几只。而每年又总有一回这样的经验。
现在,季节到了秋天,春华老去,我自己也逼近中年。络纬在邻家的园圃里振羽,静夜远听,真使人有梦回空山身在何地的感觉。清人龚定庵诗云:“狂胪文献耗中年,亦是今生后起缘。猛忆儿时心力异,一灯红接混茫前。”往事在心头浮现。此时此地大概谁都有点怆然,觉得难以遣此的吧。
我不能忘情于已逝的童年。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追忆了学生时代作诗填词、童年时代亲近秋虫的往事,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B.画线句中的“红叶”是秋天的典型意象,表达了作者从诗词中领悟到的闲适、苍凉和惆怅。
C.文章用真挚的语言回忆过往、叙写当下,融欢欣与惆怅于一体,弥漫着温暖而感伤的氛围。
D.作者最后说“大概谁都有点怆然”,推己及人,以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引发读者的共鸣。
8.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喜欢的是春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本文标题为“以虫鸣秋”,文章是怎样写秋虫鸣叫的?请简要赏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
8.(6分)
①面对春天,作者感慨自身活力的衰退,对眼前充满活力的春天生起了依恋之情。②面对秋天,逼近中年的作者兴发了人生沧桑之感,不能忘情于已逝的童年,心中怆然,转而喜欢春天。
(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
①使用拟声词:如用“知了,知了”形容螂燎的叫声,用“乌有,乌有”形容螗蜩的声音,生动地写出了秋虫叫声的特点。②使用比喻:如将虫鸣声比作“金属的声音”“闹场锣鼓”,形象地写出了秋虫声音的铿锵有力。③引用古诗文:如引用《诗经》、刘同人作品中关于秋虫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7.B“表达了作者从诗词中领悟到的闲适、苍凉和惆怅”理解错误。画线句中的“红叶”指秋天,表达的是对秋天的喜爱。

 

    展开全文

智选大学

736分大学730分大学715分大学704分大学700分大学699分大学697分大学696分大学695分大学694分大学692分大学691分大学690分大学689分大学688分大学687分大学686分大学685分大学684分大学683分大学682分大学681分大学680分大学679分大学678分大学677分大学676分大学675分大学674分大学673分大学672分大学671分大学670分大学669分大学668分大学667分大学666分大学665分大学664分大学663分大学662分大学661分大学660分大学659分大学658分大学657分大学656分大学655分大学654分大学653分大学652分大学651分大学650分大学649分大学648分大学647分大学646分大学645分大学644分大学643分大学642分大学641分大学640分大学639分大学638分大学637分大学636分大学635分大学634分大学633分大学632分大学631分大学630分大学629分大学628分大学627分大学626分大学625分大学624分大学623分大学622分大学621分大学620分大学619分大学618分大学617分大学616分大学615分大学614分大学613分大学612分大学611分大学610分大学609分大学608分大学607分大学606分大学605分大学604分大学603分大学602分大学601分大学600分大学599分大学598分大学597分大学596分大学595分大学594分大学593分大学592分大学591分大学590分大学589分大学588分大学587分大学586分大学585分大学584分大学583分大学582分大学581分大学580分大学579分大学578分大学577分大学576分大学575分大学574分大学573分大学572分大学571分大学570分大学569分大学568分大学567分大学566分大学565分大学564分大学563分大学562分大学561分大学560分大学559分大学558分大学557分大学556分大学555分大学554分大学553分大学552分大学551分大学550分大学549分大学548分大学547分大学546分大学545分大学544分大学543分大学542分大学541分大学540分大学539分大学538分大学537分大学536分大学535分大学534分大学533分大学532分大学531分大学530分大学529分大学528分大学527分大学526分大学525分大学524分大学523分大学522分大学521分大学520分大学519分大学518分大学517分大学516分大学515分大学514分大学513分大学512分大学511分大学510分大学509分大学508分大学507分大学506分大学505分大学504分大学503分大学502分大学501分大学500分大学499分大学498分大学497分大学496分大学495分大学494分大学493分大学492分大学491分大学490分大学489分大学488分大学487分大学486分大学485分大学484分大学483分大学482分大学481分大学480分大学479分大学478分大学477分大学476分大学475分大学474分大学473分大学472分大学471分大学470分大学469分大学468分大学467分大学466分大学465分大学464分大学463分大学462分大学461分大学460分大学459分大学458分大学457分大学456分大学455分大学454分大学453分大学452分大学451分大学450分大学449分大学448分大学447分大学446分大学445分大学444分大学443分大学442分大学441分大学440分大学439分大学438分大学437分大学436分大学435分大学434分大学433分大学432分大学431分大学430分大学429分大学428分大学427分大学426分大学425分大学424分大学423分大学422分大学421分大学420分大学419分大学418分大学417分大学416分大学415分大学414分大学413分大学412分大学411分大学410分大学409分大学408分大学407分大学406分大学405分大学404分大学403分大学402分大学401分大学400分大学399分大学398分大学397分大学396分大学395分大学394分大学393分大学392分大学391分大学390分大学389分大学388分大学387分大学386分大学385分大学384分大学383分大学382分大学381分大学380分大学379分大学378分大学377分大学376分大学375分大学374分大学373分大学372分大学371分大学370分大学369分大学368分大学367分大学366分大学365分大学364分大学363分大学362分大学361分大学360分大学359分大学358分大学357分大学356分大学355分大学354分大学353分大学352分大学351分大学350分大学349分大学348分大学347分大学346分大学345分大学344分大学343分大学342分大学341分大学340分大学339分大学338分大学337分大学336分大学335分大学334分大学333分大学332分大学331分大学330分大学329分大学328分大学327分大学326分大学325分大学324分大学323分大学322分大学321分大学320分大学319分大学318分大学317分大学316分大学315分大学314分大学313分大学312分大学311分大学310分大学309分大学308分大学307分大学306分大学305分大学304分大学303分大学302分大学301分大学300分大学299分大学298分大学297分大学296分大学295分大学294分大学293分大学292分大学291分大学290分大学289分大学288分大学287分大学286分大学285分大学284分大学283分大学282分大学281分大学280分大学279分大学278分大学277分大学276分大学275分大学274分大学273分大学272分大学271分大学270分大学269分大学268分大学267分大学266分大学265分大学264分大学263分大学262分大学261分大学260分大学259分大学258分大学257分大学256分大学255分大学254分大学253分大学252分大学251分大学250分大学249分大学248分大学247分大学246分大学245分大学244分大学243分大学242分大学241分大学240分大学239分大学238分大学237分大学236分大学235分大学234分大学233分大学232分大学231分大学230分大学229分大学228分大学227分大学226分大学225分大学224分大学223分大学222分大学221分大学220分大学219分大学218分大学217分大学216分大学215分大学214分大学213分大学212分大学211分大学210分大学209分大学208分大学207分大学206分大学205分大学204分大学203分大学202分大学201分大学200分大学199分大学198分大学197分大学196分大学195分大学194分大学193分大学192分大学191分大学190分大学189分大学188分大学187分大学186分大学185分大学184分大学183分大学182分大学181分大学180分大学179分大学178分大学177分大学176分大学175分大学174分大学173分大学172分大学171分大学170分大学169分大学168分大学167分大学166分大学165分大学164分大学163分大学162分大学161分大学160分大学159分大学158分大学157分大学156分大学155分大学154分大学153分大学152分大学151分大学150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