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灵、诗意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审美传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过去,这种美学体验主要依赖于“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依赖于演员的程式化表达。而今,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灵境”概念,意指用高科技手段创造以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文化“灵性”和“意境”的虚拟时空,让科技产品具有人文审美价值。其实,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对于 先进科技融入舞台艺术的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戏剧艺术追求假定性的美学效果,无论是空间假定、时间假定还是角色表演情境的假定,都是创作者通过舞台艺术语言进行“虚与实”的塑造,是观众对角色表演和舞台情景空间“有与无”的想象和品味。科技手段丰富了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内涵。在话剧《张居正》中,阴阳两界不同的叙事段落需要进行风格转换,该剧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在阳界段落表现出沉重压抑,在阴界段落则表现出超然写意的审美效果。比如表现奈何桥时,舞台和演员表演沉浸在银色的流动“河水”中,以似河非河形成写意手法,塑造了诗化的舞台意境。
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了戏剧艺术特有的“真人面对面”体验艺术的魅力。戏剧创作强调以“人为中心,现代科技的长处不只在于制造强烈视觉效果,更为表现“人”提供了新的方式。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视觉效果,也强化了戏剧的现场性和直观性的特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杜甫》,用虚拟视觉效果塑造出空灵的舞台意境。剧终时,采用投影技术呈现的巨幅流动山水画卷是塑造整场戏意境的主要元素,杜甫从船头慢慢步入山水画卷,此时舞台的叙事主角渐渐从杜甫转化为山水造型,寓意杜甫的生命最终升华在天地山河间。通过投影技术实现的巨幅山水画面不但没有干扰演员表演,还提升了现代戏剧魅力。
(摘编自叶风《现代科技促进戏剧艺术创新发展》)
材料二:
昆曲追求意境之美、自然之美、虚实相生之美,这种美学精神不仅渗透于唱腔音乐、身段表演等昆曲艺术的内在意蕴之中,还体现在舞台布景、服装造型等外在形式上。昆曲舞台讲究诗化写意、唯美精致与简洁灵动,以此营造昆曲细腻而深远的意境,昆曲的舞台设计不能违背这种美学追求。
然而,在科技走进昆曲舞台的过程中,有些作品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高科技手段充斥其间,过于繁复冗赘的舞台设计不仅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还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昆曲应有的意境变得支离破碎。试想昆曲经典《牡丹亭》中的“惊梦”一幕,当杜丽娘吟唱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份对大自然美好春光的细腻描绘若全然依赖于实景搭建或LED大屏幕来呈现,而非通过演员的精妙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共鸣,那么,杜丽娘内心深处那种对生命的渴望与情感的悸动,以及戏曲艺术所蕴含的深刻意蕴无疑将被大大削减。戏曲之美,恰在于其以简驭繁、虚实相生的独特魅力,使观众能在方寸舞台之间,体验到情感的波澜壮阔与意境的深远辽阔。过度依赖科技手段,非但不能增强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反而可能失去戏曲原有的韵味与深度。
(摘编自俞霞婷《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材料三:
当然,当代歌剧舞台并不是拒绝一切科技手段,不过科技手段在歌剧舞台上的应用始终是处于配角地位,有的甚至一直默默地做着幕后“英雄”。
由于歌剧演出人员多、场景变换多,歌剧舞台的规模往往很大,这正是出于方便舞台上人员调动和场景转换的考虑。比如,国家大剧院的歌剧舞台台口宽18米,舞台上有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移动舞台,仅吊杆就有77道,这些技术设备都是为舞台调度和场景转换服务的。这些服务手段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革新:以前舞台上的场景转换都是靠人工,而现在已经普遍实现了电脑数控技术;在灯光控制方面,现在有了自动化灯光系统,设计师可以根据舞台、环境的需求实现灯光调节更精准、更多样,营造出更加立体的舞台效果;在舞台设计和布置方面,以往舞台布景设计主要依靠手绘,而现在,数字技术可以辅助设计师形成最优设计方案,并更加直观地呈现舞台设计效果图,3D打印技术则让设计师可根据舞台需要制作出复杂而精准的舞台道具和布景。这些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为提高歌剧演出的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舞台上的一切都应为艺术表达服务,歌剧的舞美设计一定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和表现声音。舞美设计者必须懂得声学,清楚声音在舞台上的各种状况,根据剧情、表演、演唱、调度需要进行舞美设计。在歌剧舞台上,科技不能唱主角,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科技手段的应用,不考虑舞台的声场,只会本末倒置,破坏歌剧的主要表现方式——演唱。
(摘编自刘力扬《戏剧舞台上,科技不能唱主角——以歌剧舞台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演员的程式化表达、虚拟现实等都能营造出中国传统戏剧空灵、诗意的舞台审美效果。
B.与昆曲的唱腔音乐、身段表演相比,昆曲的舞台布景、服装造型更能营造出昆曲细腻而深远的意境,展现意境之美。
C.要想使观众在方寸舞台之间体验到情感的波澜壮阔与意境的深远辽阔,就要尽可能在戏剧舞台上少使用科技手段。
D.歌剧舞台上使用各种科技手段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声音,应处于配角地位,为艺术表达服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影响观众对戏剧表演的关注与想象品味是戏剧舞台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B.如不考虑剧种差异,《杜甫》投影技术的使用一例也可佐证材料三的观点。
C.由材料三第二段可以得出手绘舞台布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戏剧表演的结论。
D.一个成功的舞美设计者不仅要懂声学、光学等科技知识,还要懂戏剧知识。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梅兰芳创编的京剧《太真外传》运用七彩炫光的桂殿兰宫、电动机械的玉兔捣药及机关布景搭建的海上仙山,营造出更为逼真的效果。
B.越剧《新龙门客栈》去掉了传统的“水袖、护领、靴白”,采用了更贴合大众认知的精致古装,比传统舞台上的戏妆要淡雅,更适合近观。
C.小剧场戏剧《一念·辛追梦》通过多层次、动态的纱幕投影技术,营造出无死角的裸眼3D效果,将纯正的京剧唱念做打融于光影营造的幻境中。
D.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采用独创的可翻转升降机械液压舞台,结合光影、悬吊、水循环等手段,再现了雪山、草地、大渡河等历史场景。
4.在对待“科技进入戏剧舞台”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内容,从现代科技的运用角度,简要点评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系列剧目成功之处。
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系列剧目提炼出清代古书画这一元素作为舞台背景,精致的古书画LED大屏幕与汤显祖文本契合,以静态古书画映衬动态昆曲表演,二者互为对照、和谐共生。系列剧目在灯光设计上不以写实概念为色彩选择,而是通过寻找与每场人物基调契合的色彩展现舞台意蕴,色彩以浅色系偏清淡为主,烘托表演,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答案】1. A 2. C
3. B 4.不相反。材料一认为现代科技手段有助于强化戏剧艺术美学效果,材料二反对在戏剧舞台上过度地、不恰当地使用现代科技,但没有否定科技手段的作用和使用。
5.①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②舞台布景追求以简驭繁,不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③科技在舞台上充当了配角,为艺术表达服务。
【解析】
【导语】三篇文章分别聚焦于现代科技对戏剧、昆曲和歌剧舞台的影响。材料一强调现代科技丰富了戏剧表达的手段,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但需保持“人为核心”。材料二对昆曲过度科技化提出批评,强调昆曲独特的虚实相生之美。材料三则指出科技在歌剧中的配角地位,强调其辅助性而非主导性。整体来看,三篇文章探讨了科技在戏剧艺术中应用的潜力与边界,倡导科技与传统艺术和谐共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更能营造出昆曲细腻而深远的意境,展现意境之美”错误。由原文“这种美学精神不仅渗透于唱腔音乐、身段表演等昆曲艺术的内在意蕴之中,还体现在舞台布景、服装造型等外在形式上”可知,文中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所以“更能营造出昆曲细腻而深远的意境,展现意境之美”属于无中生有。
C.“就要尽可能在戏剧舞台上少使用科技手段”错误。由原文“戏曲之美,恰在于其以简驭繁、虚实相生的独特魅力,使观众能在方寸舞台之间,体验到情感的波澜壮阔与意境的深远辽阔。过度依赖科技手段,非但不能增强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反而可能失去戏曲原有的韵味与深度”可知,过度依赖科技手段,非但不能增强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反而可能失去戏曲原有的韵味与深度,所以在戏剧舞台上应适度使用科技手段,而不是少使用。
D.“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声音”错误。由原文“这些技术设备都是为舞台调度和场景转换服务的……3D打印技术则让设计师可根据舞台需要制作出复杂而精准的舞台道具和布景”可知,歌剧舞台上使用的各种科技手段都是为了提高科技的演出效率,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声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手绘舞台布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戏剧表演”错误。由原文“在舞台设计和布置方面,以往舞台布景设计主要依靠手绘,而现在,数字技术可以辅助设计师形成最优设计方案,并更加直观地呈现舞台设计效果图,3D打印技术则让设计师可根据舞台需要制作出复杂而精准的舞台道具和布景”可知,数字技术可以辅助设计师形成最优设计方案,而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设计师,得不出手绘舞台布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戏剧表演的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现代科技有利于提升戏剧艺术的审美效果。
B.选项是说越剧《新龙门客栈》用了更贴合大众认知的精致古装,无法体现现代科技的利用。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现代科技促进戏剧艺术创新发展》,并且原文说到“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可见材料一认为现代科技手段有助于强化戏剧艺术的美学效果。
材料二选自《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材料二一昆曲为例,说到“在科技走进昆曲舞台的过程中,有些作品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高科技手段充斥其间,过于繁复冗赘的舞台设计不仅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还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昆曲应有的意境变得支离破碎”,可见过度的使用高科技手段,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昆曲应有的意境变得支离破碎。材料二是说过度依赖科技手段对昆曲的危害,但并没有否定科技手段的作用和使用。
所以,两种材料的态度并不相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章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视觉效果,也强化了戏剧的现场性和直观性的特质”可知,要将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系列剧目提炼出清代古书画这一元素作为舞台背景,精致的古书画LED大屏幕与汤显祖文本契合,以静态古书画映衬动态昆曲表演,二者互为对照、和谐共生。实现了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
②由原文“过于繁复冗赘的舞台设计不仅限制了演员的表演空间,还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使昆曲应有的意境变得支离破碎”可知,舞台布景应追求以简驭繁,不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系列剧目在灯光设计上不以写实概念为色彩选择,而是通过寻找与每场人物基调契合的色彩展现舞台意蕴,色彩以浅色系偏清淡为主,烘托表演,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这正体现了舞台布景应追求以简驭繁,不过度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震撼。
③由原文“舞台上的一切都应为艺术表达服务”“在歌剧舞台上,科技不能唱主角,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科技手段的应用”可知,科技在舞台上充当了配角,为艺术表达服务。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系列剧目中科技知识为了烘托舞台表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库布齐诗篇(节选)
肖睿
路上一粒石子也没有,车轮碾过地面,寂静让我昏昏欲睡。乌兰红花惊叹道,这路好漂亮,就像画里的一样。我点点头,赞同她的说法。路两旁是无边无际的森林和草地,风吹过大路,绿浪翻滚,我如漂浮在海的中央。乌兰红花诧异地问我,沙漠呢?库布齐不是沙漠吗?你是不是走错路了?
我看到了野马湖,从那里下了穿沙公路,沿着一条土路又走了五六分钟,一座庄园出现在眼前。铁门打开,黑耗子巴图就站在他的豪宅门口,挺着硕大的肚子对我们微笑。我跳下车,和巴图紧紧拥抱在一起。他说乌恩你个坏蛋,十年来一点儿音讯也没有,我以为你死在沙坑坑里了。我说巴图你变胖了,也变白了。再也不是那个黑耗子,但嘴巴还和我们小时候一样臭。
我妈下车,巴图眼眶湿润地说,乌仁娜阿姨,这些年你还好吗?我妈瞪大眼睛,看着巴图。巴图伸出右手,大拇指外侧能看到陈旧的伤口。我妈点点头说,以前你右手有六个指头,第六个指头又细又长,像老鼠尾巴,
孩子们都叫你黑耗子。巴图说,后来有年冬天我跟着你们这群大人看护树苗,遇到暴雪迷路了,我的耗子尾巴被冻掉了。
乌兰红花拿着手机在庄园里拍,她很诧异我竟然有如此富有的朋友。她指着庄园庭院里到处都是的怪异巨石问道,这些都是什么?我说,巴图是捕捉星星的人,这些都是他捕获的战利品。
一座座巨大的石雕像铁块一样乌黑,有的像疯狂呐喊的人,有的像走投无路的野兽,可它们什么都不是,只是全身遍布细密坑洞的石块。巴图说,这全部都是陨石,穿越了不知多少光年来见我们。乌兰红花像被火烫了一样尖叫一声,她说快走快走,谁知道这些东西有没有辐射。巴图笑着摇头道,放心吧,真有辐射有细菌,那都是无价之宝,供科研用的,咱们见不着。在这里做成石雕的已经经过严格的科学检测,都是陨石的下脚料。巴图说陨石的下脚料也是陨石,你知道一克陨石多少钱吗?说着,他比画出一个手势,乌兰红花的眼睛亮了,比燃烧的陨石还亮。
巴图把我们迎到他用红木和大理石装修而成的餐厅里,他把一个胖胖的小姑娘拉到我面前,说这是我的闺女娜仁高娃。我看这少女一脸不情不愿的样子,面颊上似乎还挂着泪痕,说大侄女好,快高考了吧?准备考哪个专业?娜仁高娃听到这话,眼睛又红了。她说我想考音乐学院,当歌手,我爸不让。我诧异地望着巴图,巴图说当啥歌手,好多人进了城市连祖宗都不认了,不如跟我在草原上老老实实做一个牧民。
巴图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库布齐当地风味的盛宴,烤全羊、炖牛排、红烧黄河大鲤鱼、红公鸡勾排骨、蒙古大血肠。他说乌仁娜阿姨,知道其其格阿姨失踪以后,我心里也十分着急。我可以肯定地说,库布齐没有沙漠了。沙地可能还有几块,我已经让我的陨石猎人们四处打听哪里还有沙地了。我喝着甘醇的奶茶,感叹道,咱小时候,哪能想到吃得上这些,能吃上zuǎn羊肉就算不错了。乌兰红花向手机镜头那边的网民们直播着桌上的佳肴,好奇地问什么叫钻羊肉。我说zuǎn是你在字典里都查不到的一个字,但是zuǎn羊肉好吃得你都想不到。姐姐图雅突然插话道,你为啥叫乌兰红花?乌兰红花愣了,说这得问我父母,这是他们起的名字啊。巴图说你父母没有良心,这就不是个蒙古族的名字。乌兰红花说咱不聊这个了,乌恩你当时为啥离开库布齐?
席间的四个人都沉默了,乌兰红花和娜仁高娃好奇地看着我们。我嚼着鲜嫩的食物,嘴里却和塞满沙子般苦涩。巴图摇摇头说,咱们换个话题吧。
我说巴图,你考虑没考虑过开网店卖你的陨石?乌兰红花可是网红,带货能力非常强大。我是她的经纪人,要是咱们合作,那是双赢。我们屏息静气看着巴图,他嘴里含着掌握我们命运的金钥匙。巴图吐出一块羊软骨,给我妈搛了一块牛排骨说,阿姨,乌恩在城里待几年待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是牧民,但我不是原始人。我们也有网店,能力也非常强大,有专业的摄影师为石雕拍摄照片和视频,有专业的推广人员运营网店的内容推广。您修的这条路能把落在咱库布齐的陨石运往世界各地,连冰岛都有买过我陨石的朋友。阿姨您知道冰岛吗?
我妈笑着,不说话。我气得肺都快炸了,恶狠狠地啃一只鸡腿,就像是在啃巴图这混蛋的腿。我坐立不安,只想赶紧知道沙地的信息,离开这里。巴图又叽里咕噜说了一串蒙古族语,我翻译道,如果是卖落在草原上的星星,他感到心痛,他好像是在出卖长生天,出卖自己祖宗的骨肉一样。他只想做个好牧民。
尴尬的寂静中,只有乌兰红花手机中的打赏声在我们之间萦绕。她站起身来对我们说,网友们希望听到我在真正的大草原上唱一首真正的蒙古族民歌。
巴图说,高娃,还是你唱一首歌吧。让手机那边的闲汉知道什么是唱歌。
娜仁高娃站起来清清嗓子,唱起了歌。歌声悠扬明亮,像我童年时春天那第一场落在干涸沙地中的小雨一样甜美。我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高高的库布齐圣树
脚下清泉喷涌着向前流动
青春少年的你
看去特别威风
有着山岩的颜色
骑上那匹黑马
大颠小跑地来吧
青春年少的你
有着流云的颜色
骑上那匹青马
又轻又软地来吧
青春年少的你
娜仁高娃唱完了,我们都听得呆了,忘记鼓掌。乌兰红花轻轻地抹脸上的眼泪,图雅激动地对巴图说,你该让女儿去学唱歌,她是个天才歌手。
巴图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他看了一眼屏幕,我有沙地的消息了。挂了电话,他对我妈说,乌仁娜阿姨,库布齐真的还有一片沙地。
巴图把我们送上车,告别时他拽着我说,你想要证明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乌恩,想让你父亲的英魂接受你,想将来死了能埋回库布齐,你就要实现你姨妈的心愿。
乌兰红花面色苍白地看着我,她的眼神里充满困惑。我没说话,咬着牙踩下油门,我们离开了这捕捉星星的人,冲向野马湖。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森林和草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如绿色的海浪翻滚等描写,运用了比喻修辞,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
B.时隔多年,巴图见到乌仁娜阿姨,述说了六指被冻掉的往事,可见巴图对当年跟大人看护树苗的事心怀怨恨。
C.“我诧异地望着巴图”这一细节,写出了“我”对巴图不同意女儿当歌手的不解,也表明两人在观念上有很大差异。
D.文章结尾写我“咬着牙踩下油门”“冲向野马湖”,表现了“我”对巴图的话感到极度不满,想赶紧离开巴图的家。
7.关于娜仁高娃唱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娜仁高娃唱歌的场景与前文她想报考音乐学院的情节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严谨。
B.文中用“童年时春天那第一场落在干涸沙地中的小雨”将悠扬明亮的歌声具象化。
C.文中“听得呆了,忘记鼓掌”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的描写异曲同工。
D.乌兰红花流下眼泪说明她被歌声打动了,其中也有她对没在娜仁高娃面前唱歌的庆幸。
8.小说中的“圆形人物”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巴图作为“圆形人物”的表现。
9.乌兰红花这一人物对小说叙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①巴图对“我”的到来非常热情,又对“我”的一些行为不满,还有对“我”的期待;
②对于自己售卖陨石的行为,既感到自豪又有自责;
③对于女儿,既阻止她当歌手又欣赏其音乐才华。
9.①乌兰红花的直播互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②乌兰红花的好奇引出对陨石,民族特色美食的介绍,使小说叙事更加合理自然;
③乌兰红花是离开家乡的年轻人的代表,与巴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矛盾冲突,增强小说的故事性;
④乌兰红花对库布齐及乌恩的陌生感及疑惑,契合读者疑问,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解析】
【导语】《库布齐诗篇》通过描绘“我”与乌兰红花、巴图在库布齐的相聚,展现自然与人情的变迁。文中对库布齐由荒漠转变为富饶之地的描写,反映出改革开放对环境和人心的影响。巴图的多面性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使文本在生态反思的同时,亦探讨了文化认同的复杂性。悠扬的歌声和充满情感的交流,将主题升华为对土地深沉的眷恋。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意境”错误。文本中对森林和草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如绿色海浪翻滚的描写,主要是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开阔的自然意境。这种意境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可感的大自然之美,而非如梦如幻那种带有虚幻、缥缈感觉的意境。
B.“巴图对当年跟大人看护树苗的事心怀怨恨”错误。文中巴图讲述六指被冻掉的往事时,并没有表现出心怀怨恨,只是在回忆过去的经历。
D.“‘我’对巴图的话感到极度不满,想赶紧离开巴图的家”错误。“我”是在受到巴图的启发后立刻行动,而非因为不满。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D.“也有她对没在娜仁高娃面前唱歌的庆幸”错误。乌兰红花流泪是因娜仁高娃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她,她被歌声的美好和感情所感染,而不是庆幸没有在娜仁高娃面前唱歌。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巴图对“我”的态度体现其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我跳下车,和巴图紧紧拥抱在一起。他说乌恩你个坏蛋,十年来一点儿音讯也没有,我以为你死在沙坑坑里了”巴图看到“我”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久别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说明他重视与“我”的情谊。“巴图吐出一块羊软骨,给我妈搛了一块牛排骨说,阿姨,乌恩在城里待几年待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巴图对“我”提出开网店卖陨石的建议表示不满,认为“我”在城里待久了变得不纯粹了,体现出他对“我”的行为的批评。“巴图把我们送上车,告别时他拽着我说,你想要证明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乌恩,想让你父亲的英魂接受你,想将来死了能埋回库布齐,你就要实现你姨妈的心愿”,巴图对“我”有所期待,希望“我”能回归初心,实现姨妈的心愿,展现出他对“我”的一种期望和寄托。
②巴图对售卖陨石行为的复杂心态体现出其形象的多面性。“我是牧民,但我不是原始人。我们也有网店,能力也非常强大……连冰岛都有买过我陨石的朋友”“如果是卖落在草原上的星星,他感到心痛,他好像是在出卖长生天,出卖自己祖宗的骨肉一样。他只想做个好牧民”,巴图提到自己的网店能把陨石运往世界各地,甚至连冰岛都有客户,说明他对自己的陨石生意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巴图在自豪的同时,又对售卖陨石的行为感到自责,认为这是对长生天和祖宗的背叛,体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复杂。
③巴图对女儿态度的矛盾性。“娜仁高娃听到这话,眼睛又红了。她说我想考音乐学院,当歌手,我爸不让。巴图说当啥歌手,好多人进了城市连祖宗都不认了,不如跟我在草原上老老实实做一个牧民”巴图阻止女儿当歌手,希望她能留在草原做牧民,体现出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和对城市文化的担忧。“巴图说,高娃,还是你唱一首歌吧。让手机那边的闲汉知道什么是唱歌”巴图主动让女儿代替乌兰红花唱歌,可以看出巴图虽然阻止女儿当歌手,他对女儿的音乐才华是肯定的欣赏的,这种矛盾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父亲的复杂心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①“乌兰红花拿着手机在庄园里拍,她很诧异我竟然有如此富有的朋友”乌兰红花的直播行为让读者了解到巴图的庄园以及陨石等情况,为后续关于陨石的讨论和介绍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她指着庄园庭院里到处都是的怪异巨石问道,这些都是什么?”乌兰红花的好奇引出了巴图对陨石的介绍,包括陨石的来源、特点以及价值等,使读者对陨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小说的叙事更加自然流畅。“乌兰红花向手机镜头那边的网民们直播着桌上的佳肴,好奇地问什么叫钻羊肉”她对“钻羊肉”的好奇引出了对库布齐民族特色美食的介绍,使读者感受到库布齐的独特文化,丰富了小说的叙事内容。
③“巴图说当啥歌手,好多人进了城市连祖宗都不认了,不如跟我在草原上老老实实做一个牧民”巴图代表着坚守草原传统生活方式的人,而乌兰红花是离开家乡的年轻人的代表。两人的观念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乌兰红花对库布齐的陌生感与巴图对库布齐的熟悉和热爱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家乡的不同态度,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④“乌兰红花诧异地问我,沙漠呢?库布齐不是沙漠吗?你是不是走错路了?”乌兰红花对库布齐及乌恩的陌生及疑惑,契合了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使读者更容易代入到小说的情境中。“乌兰红花面色苍白地看着我,她的眼神里充满困惑”她的困惑引发读者对小说中人物命运和库布齐变化的思考,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①,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年冬,楚王朝,晁错因言楚王刘戊往年奸事,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因削吴之豫章郡、会稽郡。及前二年赵王有罪,削其河间郡。胶西王刘印以卖爵有奸,削其六县。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晁错。及削吴会稽、豫章郡书至,则吴王先起兵,胶西正月丙午诛汉吏二千石以下,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亦然,遂发兵西。
(节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古者,持国任事有四臣焉:杜患于未兆,弭灾于未形者,贤臣也;祸结而排之使安,难立而戡之使平者,功臣也;国安矣,挈而错之危,世治矣,汩而属之乱者,非愚臣即奸臣也。
昔者,晁错尝忠于汉矣,而其知不足以任天下之大权也,是以轻发七国之难,而其身先戮于一人之言②。可不谓愚乎?自孝景之居东宫,而错说之以人主之术数也,及其即位,而以天下听之。彼挟其君之以天下听之也,欲就其所谓术数之效。是以轻为而不疑,决发而不顾,卒以忧君危国,几成刘氏之大变。而后世之士,犹或知之,独子云③乃谓之愚。子云之愚错也,非以其知不足以卫身而愚之也,亦以其不能杜七国未发之祸而故趣之于乱也。
当孝文之世,濞之不朝,发于死子之隙,而反端着矣。然而孝文一切包匿,不究其奸,而以恩礼羁之。是以迄孝文之世三十余年,而濞无他变也。濞之反于孝景之三年一旦奋然空国西向计不反顾者濞岂得已哉?有错之鞭趣其后以起之也。昔高帝之王濞者三郡,且南面而抚其国者四十余年。错之任事,一旦而削其二郡。楚、赵、诸齐固知其地尽而要领随之,是以出于计之无聊为一决耳。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
【注】①吴太子与皇太子起争执,被杀。②吴、楚起兵后,孝景帝采用袁盎计策,杀掉了晁错。③子云,西汉扬雄的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濞之反A于孝景B之三年C一旦奋然D空国西向E计F不反顾者G濞岂得已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益骄溢”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B.错,通“措”,置、安放的意思,与《离骚》“偭规矩而改错”的“错”意思不同。
C.忧,使……担忧,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同为使动用法。
D.一旦,一日之内,形容时间很短,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的“一旦”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平定天下后,用大量疆土赐封同姓,晁错认为刘邦是出于其兄弟较少、儿子弱小的考虑。何去非也提及分封一事,但未作评价。
B.材料一认为,汉文帝为人宽厚不忍心处罚吴王,导致吴王更加骄横。何去非则认为正是文帝的宽厚、恩礼,使刘濞三十余年没有作乱。
C.手握重权执掌国政的大臣可以分为贤臣、功臣、愚臣、奸臣等四种类型。何去非认为晁错虽然忠于汉朝,但可以将其归入愚臣的行列。
D.胶西等六王在吴王起兵后,相继起兵响应。何去非认为他们担心其权势会随封地的削减而丧失,出于无奈才发动叛乱,值得同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
(2)杜患于未兆,弭灾于未形者,贤臣也。
14.何去非认为吴楚七国之乱是“有错之鞭趣其后以起之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何去非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EG
11. D 12. D
13.(1)晁错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宠幸,多次于(装作)不经意间向太子说吴王有罪,应削减他的封地。
(2)在祸患还未显露出征兆时就能杜绝,在灾难还未形成时就能消除,这样的大臣是贤臣。
14.①晁错做太子家令时,多次游说太子并上书汉文帝,请求削减吴王的土地。
②景帝即位后,劝说皇帝及早削藩。
③趁楚王朝见时,请求诛杀楚王。
【解析】
【导语】两篇材料分别出自《史记》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展现了对晁错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作用的不同视角。史记的叙述风格客观而紧凑,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晁错的建议和后果。何去非则透过史实,提供了更深刻的分析,批判了晁错鲁莽决策的短视和引发七国之乱的责任。两者结合,既提供了历史事实,又引发对政治决策影响的探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吴王刘濞的反叛发生在景帝三年,在这种情况下却奋然调动所有的兵力向西进攻,不计一切后果的原因,难道是刘濞愿意这么干吗?
“濞”是主语,“反”是谓语,时间状语“于孝景之三年”后置,故在C处断开;
“奋然”“空国”都做“西向”的状语,中间不断开,故在E处断开;
“计不反顾者”和“濞岂得已哉?”是因果关系,且“者”一般放在上句末尾,故在G处断开。
故选C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是副词,竟然。句意:竟然更加骄横过度。/现在士大夫的见识竟然赶不上(他们)。
B.正确。通“措”,置、安放/通“措”,措施。句意:却置它于危难。/违背正常的法则而改变措施。
C.正确。使……担忧。/使……战栗,使……震惊。句意:最终造成了使君王忧心、使国家危乱的严重局面。/它们的声音使深林战栗,让山峰震惊。
D.错误。一日之内,形容时间很短/表示假设如果有一天,万一。句意:一日之内就削夺了他两郡之地。/一旦国破家亡,不能占有。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值得同情”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楚、赵、诸齐固知其地尽而要领随之,是以出于计之无聊为一决耳”,何去非虽然指出叛乱原因在于领土削减,出于无奈,但并没有对叛乱表现出任何同情。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为”,做;“幸”,被宠幸;“从容”,不经意,不慌不忙。
(2)“杜”,杜绝;“弭”,消除;“杜患于未兆,弭灾于未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未兆杜患,于未形弭灾”;“……者……也”表判断。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一中“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可知,晁错做太子家令时,多次游说太子并上书汉文帝,请求削减吴王的土地。
②材料一中“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可知,景帝即位后,晁错劝说皇帝及早削藩。
③材料一中“三年冬,楚王朝,晁错因言楚王刘戊往年奸事,请诛之”可知,趁楚王朝见时,请求诛杀楚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晁错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宠幸,多次于(装作)不经意间向太子说吴王有罪,应削减他的封地。也多次上书劝说文帝,文帝宽厚,不忍处罚,因此吴王更加骄横。等到景帝即位,晁错做御史大夫,又劝皇帝说:“从前高祖刚刚平定天下时,兄弟少,儿子弱小,就大大赐封同姓的人,分去天下的一半。现今吴王因以前有儿子被打死的嫌隙,假称生病不肯入京朝见,依照古法应杀,文帝不忍心,就赏他桌几、手杖。对他的恩德非常优厚,本当改过自新。却更加骄横过度,靠近铜矿铸造钱币,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亡命之徒,谋划叛乱。现在削减他也是造反,不削减他也是造反。削减他,反得快,灾祸小;不削减他,反得晚,灾祸大。”景帝三年冬天,楚王来朝见,晁错借机说楚王刘戊去年不法的事,请求诛杀他。景帝下诏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削减东海郡作为惩罚。随之削减了吴国的豫章郡、会稽郡。还有两年前赵王有罪,削减了他的河间郡。胶西王刘印因为卖爵位犯有奸科,削减了他的六个县。
诸侯近来已经受到削减土地的惩罚,都震惊恐惧,大多怨恨晁错。等到削减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文书发到吴国,吴王首先起兵作乱,胶西王在正月丙午这天杀死了朝廷派来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也都如此,于是向西进兵。
材料二:
在古代,手握重权执掌国政的大臣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在祸患还未显露出征兆时就能杜绝,在灾难还未形成时就能消除,这样的大臣是贤臣;在祸患已经形成而能予以排除,从而使国家恢复安宁,在灾难已经发生而能迅速解救,从而使国家趋于平静,这样的大臣是功臣;国家本来安宁,却使它陷于危难,天下本来得到治理,却又让它陷入混乱,这样的大臣不是恶臣就是奸臣。
当年晁错对汉王朝,可说是忠心耿耿了,但他的智慧却难以担当起执掌国家大权的重任,因此轻率地促使七国之乱爆发,而他自己也因为袁盎的一句话而先遭到杀身之祸。能不说他愚蠢吗?汉孝景帝还在东宫当太子时,晁错就向他传授帝王的权术和谋略。等到汉景帝即位以后,便将军国大事交给他去处理。晁错依仗皇帝对天下大事都听从他的条件,便想实施他那套法家的权术谋略以建功立业。因此处理大事轻举妄动而不深思熟虑,决计削藩而不顾及后果,最终造成了使君王忧心、使国家危乱的严重局面,几乎酿成刘氏王朝倾覆的大变。但是后世之士仍然有人认为晁错聪明,唯独扬雄一人说他愚蠢,扬雄认为晁错愚蠢,并不是说晁错的智谋不足以保全自身的安全才说他愚蠢,而是因为他不能在七国变乱的灾祸尚未发生时就杜绝它,反而故意促使七国叛乱发生。
在孝文帝在位时,吴王刘濞借故不来朝见,是始发于自己儿子被太子打死的嫌隙,而谋反的端倪已经暴露出来了。但孝文帝却对吴王的所作所为全都包涵隐忍,没有追究他的罪过,反而用恩德、礼遇来笼络他。因此截止到文帝在位的三十多年时间内,吴王没有发动反叛。吴王刘濞的反叛发生在景帝三年,在这种情况下却奋然调动所有的兵力向西进攻,不计一切后果的原因,难道是刘濞愿意这么干吗?是由于晁错的逼迫促使他奋起反抗啊。当年汉高祖刘邦赐给刘濞的封地有三个郡,并且刘濞南面称尊统治他的王国四十多年。晁错执掌大权后,一下子就削夺了他两郡之地。楚、赵和原齐地诸侯当然知道,随着封地的丧失,其权势也就随之化为乌有了,因此出于无可奈何,才孤注一掷发动叛乱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无致①雪后
陈师道
闭合春云薄,开门夜雪深。
江梅犹故意,湖雁起归心。
草润留余泽,窗明度积阴。
殷勤报春信,屋角有来禽。
【注】①无致:指晁无致,诗人的好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积雪深厚,容易让人联想起乌云密布、大雪纷飞的夜雪景象。
B.颈联写雪后草色格外滋润、窗外仍有积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捕捉。
C.尾联以动衬静,写“来禽”殷勤的鸣叫声,意在反衬诗人忧伤落寞的心情。
D.诗歌的语言质朴平淡,凝练生动,少有雕饰之感,能够给读者直观真实的感受。
16.本诗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有“雁”这一意象,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
【答案】15. C 16.①《声声慢》中的“雁”是南飞的秋雁,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词人借此表达浓重的思乡之情。
②本诗中的“雁”是想北归的春雁,雪后初晴,大雁欲振翅北归,意味着春天来临。
【解析】
【导语】陈师道的《次韵无致雪后》描绘了雪后清冷而宁静的自然景致。诗中以首联“闭合春云薄,开门夜雪深”突出大雪覆盖后的静谧与丰美。颈联中草地湿润、窗前明亮,展现了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通过尾联中禽鸟报春,传递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积极乐观的情感,语言质朴而富有画面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意在反衬诗人忧伤落寞的心情”错误,尾联中“殷勤报春信,屋角有来禽”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而不是反衬诗人的忧伤落寞。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①在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意思是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诗人借南飞大雁表达浓重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这里的雁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代表着一种哀愁与思念。
②本诗中,“湖雁起归心”这一句描绘的是湖中的雁群因季节变换而产生北归的念头,暗示着春天即将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班会上,李老师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同学们学习时不仅要广泛涉猎,还要学会及时反思。
(2)学校举办中国古代名人展,在关于李白的展板上,引用了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他不畏权贵的傲气和风骨。
(3)古代诗词中,方位词常常与季节相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东风”指“春风”,而一些诗词中的“西风”则指秋风。
【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参、己、知、摧、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网友说,感觉大脑好像动不动就“卡壳”,打开柜子就忘了要拿什么,走进厨房又忘了要找什么,刚交代的事不设置提醒的话转身就忘……这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证明,记忆力减退已经逐渐向年轻人侵袭,年轻人记性不好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
A ,包括长期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缺少新鲜空气、烟酒过量、过于依赖电脑等;长期过分地焦虑忧郁、心理压力过大也可以使记忆力减退。但这些健忘并非真正的记忆缺损。①这种记忆障碍是大脑过度疲劳导致的注意力下降,②对记忆产生了干扰,③导致识记的过程不牢固,④不能保持长久,⑤不存在大脑组织结构的实质性损害,⑥因为这是暂时性的、可逆的。
很多人觉得记忆力是天生的,然而许多记忆超群的人,并非都是天赋异禀。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我们可以帮大脑做做“脑体操”。增加记忆力的具体方法很多,总体来说就是要多用脑,越用就越能够开发脑功能,越不用就越可能更早衰退。具体而言,可以学习新知识,如学习一门外语;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绘画、园艺或者厨艺等等。我们还可以B 。比如,回忆一天的细节,这种增强记忆的锻炼你可以每天在入睡之前进行。想象你的一整天是一盘电影胶片,现在正在倒着放映,就像倒退着走路或说倒话,倒着回顾你一天中的每一时刻。或是回忆一间你非常熟悉的房间,想一想房间里都有什么,门窗朝哪开,家具都摆放在哪里,墙上挂有哪些装饰品,暖气片和电灯开关在什么地方等等,要回忆得尽量完整无缺。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不动”一词表达了网友对大脑“卡壳”现象频繁出现的不满。
B.“专利”一词加引号是因为运用的其他领域的名词,表示特定称谓。
C.“并非都是”中“都是”一词,可以删去,不影响句意表达。
D.“似乎”“比如”“就像”三个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各不相同。
19.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以“你的一整天”为本体再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暗喻贴切,合乎语境,表达流畅。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科普文中常运用一些新词汇,请简述文中“脑体操”一词的含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示例:假设你的一整天是一次旅行,从终点开始,倒着回忆一天中的每一个“站点”。
20. A.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
B.通过细致回忆增强记忆力
21.③修改为:导致识记的内容不牢固
⑥修改为:所以这是暂时性的、可逆的
22.含义:“脑体操”指锻炼大脑以开发脑功能的活动。效果: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更适合普通民众阅读,能更好地达到科普的目的。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的语境义,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A.正确。“动不动”,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行动或情况(多指不希望发生的),常跟“就”连用。用“动不动”形容“卡壳”,突出“卡壳”很是常见和频繁,其实并不希望这样,表达了不满的情绪。
B.错误。“专利”一词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而不是特定称谓。
C.正确。“并非”意即“并不是”,表示否定,“并非”后面的“都是”,保留或者删除,都能起到否定的效果,即许多记忆超群的人并不是天赋异禀。
D.正确。“似乎”表示不确定性,用于说明年轻人记性不好像是一种流行病,表示猜测或推测的语气。“比如”用来举例说明增强记忆的具体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陈述的方法。“就像”表示比喻,将一天的回忆比作电影倒带的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形象化地理解此方法的操作。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暗喻,意思是隐晦的比喻,常用比喻词“是”“就是”“变成”等连接,有时也可以不用比喻词。
分析画线句子的暗喻,就是将“你的一整天”比喻成“一盘电影胶片”,由比喻词“是”连接。
在创作新句子时,要选择合适的喻体,能够准确地体现“你的一整天”的特点,并根据喻体进行合理的描述,使整个句子既符合语境又富有表现力,如可以把“你的一整天”,比作一次旅行,旅行的途中,会经过不同的站点,在入睡之前进行回想,可以倒着想,也可以顺着想这些站点。
写出的新句子大致如:假设你的一整天是一次旅行,从终点开始,倒着回忆一天中的每一个“站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句,结合后文具体列举的长期睡眠不足等一系列导致年轻人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可知此处概括性地指出造成年轻人记忆力减退的原因有很多,故可填: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很多。
B句,根据前文“可以学习新知识,如学习一门外语;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绘画、园艺或者厨艺等等”,结合后文列举的“回忆一天的细节,这种增强记忆的锻炼你可以每天在入睡之前进行”,可知此处补充说明“回忆”也是增强记忆力的方式,故可填:通过细致回忆增强记忆力。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③搭配不当,导致“识记的过程”与“不牢固”搭配不当,可以把“过程”改为“内容”。
⑥不合逻辑,这句话是前面内容的结果,应把“因为”改为“所以”。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的语境义,辨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
“脑体操”在文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大脑,以增强记忆力、开发脑功能的活动。具体包括学习新知识(如学习一门外语、学习新技能如绘画、园艺、厨艺等),以及回忆一天的细节、回忆熟悉的房间等方式。
“脑体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锻炼大脑的各种活动比喻成做体操,将抽象的大脑锻炼行为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锻炼大脑的方式和意义。就像人们通过做体操来锻炼身体各个部位一样,“脑体操”这个词让人联想到通过特定的活动来锻炼大脑,使其更加灵活、健康,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用“脑体操”一词简洁地概括了一系列复杂的大脑锻炼方法,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核心概念,便于理解和记忆,作为科普文,这样的表达更适合普通民众阅读,能更好地达到科普的目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何时求学,何时就业,何时结婚生子……我们的人生好像被一张规定性时间表约束着,仿佛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着标准模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参考时间标准,更需活出自我
人生常被称作旷野中的徒步,而规定性的时间标准就像旅程中的指路灯和里程碑。我们不可否认时间节点标准的参考性意义,但一味遵从难免沦为千篇一律的灵魂。所以,何不参照方向,开辟一条属于自我的轨迹呢?
所谓时间标准,即大众普遍认知下一个人的成长时间节点,符合群体性的认知。其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度。它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是当今时代人们的成长缩影。
至少,符合时间标准的一生没有太多的弯路和磨难,符合正常人的成长规律,亦融入了祖辈对我们的期望与教导,于是,从求学成长到成家立业,规定性的时间表,至少可以保障我们拥有立足之地,完成应尽的使命。
然而,当所谓的时间标准逐渐僵化,在世俗的眼光中演变成刻板印象。我们不禁思考,按预定轨道运行是否就是人生的标准答案?在群体认知中年少有为是理所当然,于是人们对八年制的医学专业嗤之以鼻,对神童吹捧倾慕,对事业编趋之若鹜。同样,自由职业就是不务正业,晚婚晚育就是逆反心理。然而从来如此,便对吗?我想当所有人在时间标准模式下战战兢兢的试探,多样性和丰富性便演变为千篇一律的单调乏味。
所以,何不跳出时间标准模式的束缚,遵从本心,活出自我呢?大国工匠告诉我们,不是只有拿到文凭才算成功人士。追求兴趣回归本心便无愧一生;谷爱凌告诉我们,世俗的刻板不是标准,心中的热情与向往才是自己的标准。大胆做出自己的抉择,远比平稳安定的度过平庸的一生重要得多。
然而,活出自我不代表“非主流”的无脑叛逆,不代表不听老人言的固执偏激。辍学创业者几乎全部走向倾家荡产;追求明星网红梦,大多都以梦想破碎告终。更有30多岁住进养老院的人,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对躺平摆烂之风的潜在传播,所以,活出自我,是活出顺应时代大潮的自我,是活出响应国家号召的自我。年少未必有为,但年少不可不为。
我们的新时代,鼓励着多样的选择,以开放包容的潮流迎接人们各自绽放的一生。时间标准的参考,多一分对热爱的坚守,少一分对世俗的妥协。活出自我的愿景,多一分对时代的情怀,少一分无知固执。如此,未来的时间标准里,与时代同频,活出多样自我便是唯一的标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关键词是“规定性时间表”“约束”“标准模式”等。“约束”有多种,来自不同层面,材料中的约束是来自规定性时间表的约束,这里的约束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做大家都做的事情,如6岁上小学,18岁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就业,然后结婚生子等等。“标准模式”也存在于各个领域,材料中指的是在每个时间节点或人生阶段做大家认同且正在做的事情。“规定时间表的约束”与“每个时间节点的标准模式”是相通的,人们在规定时间的约束下形成每个时间节点的标准模式。
由此看来,每个时间节点的标准模式我们辩证看待,即使在我们的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着标准模式,我们依然可以在标准模式之下活出五彩斑斓的人生,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来说,标准模式只是积极的引领,绝不会限制他对人生的追求。考生可以思考打破常规,追寻自我节奏。人生不应被固定的时间表所束缚,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是独特的,可以探讨如何在社会的期待与个人的追求之间找到平衡,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就。虽然人生不应被刻板的时间表限制,但合理的规划对于实现个人目标仍至关重要。考生可以分析如何在享受生活自由的同时,承担起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通过设定短期与长期目标,既不过度压抑也不完全放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规划方法。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莫被规定约束,人生没有标准。接着,结合材料和现实情况,辩证分析“规定性时间表”“标准模式”的作用,指出它的不是规定人生去做什么,而只是一种参考和指导。然后指出在“规定时间表”下,每个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规划活出精彩的人生。并引用电影《白日梦想家》的情节:深陷中年危机和裁员压力的男主人公,在冰岛的火山旁脚踩滑板,张开双臂一路飞驰,指出“人生本就没有什么标准模式,如果有,那就是以你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最后总结全文,虽然你我现在也身处这个人生节点的标准模式之上,可也同样拥有一颗勇于打破标准的心,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我们的人生是广阔天地,正因如此,愿你我不被规定捆住手脚,去拥抱属于你的诗和远方。
立意:
1.参考人生标准,更需活出自我。
2.在规定的时间表中寻找自己的时区。
3.在标准模式中权衡取舍。
4.在标准模式中依然可以活出人生精彩。
5.莫被规定约束,人生没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