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4-09-27 11:35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赓续中华文脉中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李春艳

①重现保护传承。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

②强化发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文明诸多精神标识,如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大力挖掘弘扬这些精神标识有利于我们感悟古人智慧、守护文化根脉,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新征程上奏续中华文脉,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的发掘弘扬。

③推动创新发展。《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新征程上赓续中华文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深刻把握其发展规律与趋势,在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散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以创新表达激活力。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方式,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以文化互鉴促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传承不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而是交流合作、守正创新,要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广泛深入加强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军网》)

材料二:

①8月20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这款预热4年的国产3A力作,创作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玩家操控以孙悟空为原型的天命者,前往多个引人入胜、风格迥异的西游故地。游戏上线1小时内,steam平台同时在线玩家已高达104.5万人,并在美国、新加坡等12个地区实现游戏销量霸榜。

②《黑神话:悟空》中所有古建筑群建模都来自创作团队对全国27个区县的实地考察。通过一比一的参考还原,这部贴上国风、传统文化标签的大型游戏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生命力。安岳石刻作为其中之一创作原型也同步出圈。

③在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顶新社区的虎头山巅,人们可以迎面望见一尊头戴宝冠、身披袈裟、双手结印的摩崖石刻造像。据某站博主介绍,这尊位于茗山寺(又名虎头寺)的毗卢遮那佛像所在之处正是游戏中的取景地之一。

④茗山寺建于唐元和年间,盛于北宋时期,因岷山蜿蜒而来、层峦叠翠而得名。整个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山水画。寺庙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游戏中,毗卢佛头戴宝冠,表情肃穆,身披袈裟,手结合掌印;而在现实中,毗卢佛头戴镂空化佛宝冠,手结内缚印,其袈裟的纹理更加清晰。

⑤在安岳,《黑神话:悟空》中所刻画的茗山寺、千佛寨等画面仅是众多唐宋摩崖造像的其中一小部分。作为中国石刻之乡,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闻名。据悉,资阳市安岳县现存唐宋摩崖造像10万余尊、石刻经文近40余万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有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五代最集中石窟群,是中国中晚期石窟的最后高峰。

⑥“《黑神话:悟空》的爆红,为我们宣传和保护石刻提供了新的思路。很高兴能通过这种途径让全国乃至全球看到安岳的石刻造像。”安岳石窟研究院宣传科聂艳说。

⑦当游戏IP与传统文化相碰撞,《黑神话:悟空》“破石”而出,“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值此秋意正浓之际,我们不妨一同去探寻安岳石刻那满溢而出、无法掩盖的国风之美。

(摘编自人民网易奎西《<黑神话:悟空>爆火!四川安岳石刻取景地同步出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对文化工作的“保护与利用”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利用是第一要务。

B.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就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C. 大力挖掘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这些精神标识,能帮助我们守护文化根脉、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影响力。

D. 文化领域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里的文物、遗产、文字活了起来。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纲挈领,简明地阐述了如何对待文物与文化遗产的问题,材料二则用事实反映了文化创新,两则材料呈现出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 材料二第⑤段多处使用数字来论证安岳石刻“古多精美”,这些数字是事实的总和,比事例有更强的概括性,因而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材料一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每段首句明确提出观点,三个并列观点使文章层次分明,论证逻辑简明清晰。

D.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游戏产业的胜利,更是“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文化创新的一个缩影。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激发文化活力”观点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C.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D.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4. 材料一画波浪线处都使用了引号,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结合材料一分析《黑神话:悟空》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案】1. B    2. A    

3. B 4. ①突出重点,强化权威性:引号内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所论述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②明确观点,增强说服力:直接引用具体表述,明确了对文化保护和创新的重要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③特殊含义,提升形象性:引用诗句,强调传统文化经过创新,被人们接受的普遍性。    

5. ①创意利用传统文化:游戏创作取材于《西游记》,将古典名著融入现代娱乐方式中,体现了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实地考察还原历史:游戏中所有古建筑模型的设计都经过了对全国27个区县的实地考察,真实还原传统文化元素,传承文化遗产。

③提升国风文化影响力:通过国风设计和游戏表现,赋予其民族生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打通传统与现代连接点:利用现代技术和传播渠道,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了新的表达和推广方式,达到“让文物活起来”的效果。

⑤融合多媒体资源加强宣传:通过游戏这一当代流行媒介,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使其更加深入人心,真正走入大众生活。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一阐明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创新性的发展路径。材料二则通过具体的实例《黑神话:悟空》展示了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细致描绘了游戏如何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为文化宣传与保护提供新思路。两则材料结合,引出保护传统和文化创新相辅相成的深刻主题,结构清晰,论据有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利用是第一要务”错误。由原文“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可知,理解有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保护”在“保护与利用”中的首要地位。

C.“能帮助我们守护文化根脉、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影响力”曲解文意,由原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文明诸多精神标识,如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大力挖掘弘扬这些精神标识有利于我们感悟古人智慧、守护文化根脉”可知,材料中是指挖掘这些精神标识有利于感悟古人智慧、守护文化根脉,而不是必然能帮助守护文化根脉。

D.“使得中华优秀传统里的文物、遗产、文字活了起来”错误。由原文“在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散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可知,材料指出的是把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和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能够使文物、遗产、文字“活起来”,而不是已经“活了起来”,此项把未然当作了已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二则用事实反映了文化创新,两则材料呈现出本质与现象的关系”错误。两则材料并非一一对应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材料二的内容不仅仅是材料一的具体体现,更是反映了文化创新与文物保护的结合运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

“激发文化活力”是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或弘扬或创新,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A.此句表达了新事物不断涌现,旧事物逐渐被淘汰的自然规律。这一哲学观点与“激发文化活力”的观点相契合,因为文化活力的激发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更新和变革,促进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题干要求。

B.“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强调的是抓紧时间学习,与激发文化活力的主题不相符。

C.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提前五百年创造出新颖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一千年之后也会变得陈旧,它所强调的持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激发文化活力”相吻合,符合题干要求。

D.此句是说人们应该像日月和星辰一样,永不停歇地运行,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与“激发文化活力”观点都强调了不断进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及对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视,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鉴赏标点论证效果的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引用语句的意思和内容,然后明确所证明的观点。

第一处说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而引号内引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容,强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本段开头“重现保护传承”是此段的观点,是在论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所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使所论述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突出了重点,使读者或听众更加信服。

第二处说到“《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本处直接引用了《大学》中的句子,引用了古代文化典籍《大学》中的名言来论证对文化保护和创新的重要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第三处引用表示强调,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意思是指某些原本尊贵、奢侈,只能被上层精英所能享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变得普及和平民化,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结合“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方式,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协调……”可知,此引用形象地表达了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被人们普遍掌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时,理解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些观点,梳理材料二的重点内容。

①由原文“……创作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玩家操控以孙悟空为原型的天命者,前往多个引人入胜、……”可知,这一事件标志着这款游戏迅速成为国际游戏平台上的热点话题,不仅因其高品质的游戏体验,还因为它承载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元素,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将古典名著融入现代娱乐方式中,体现了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由原文“《黑神话:悟空》中所有古建筑群建模都来自创作团队对全国27个区县的实地考察。”可知,这些建筑群的建模高度还原了实地考察时的情景,使得游戏不仅具有极高的视觉享受,传承文化遗产。

③由原文“通过一比一的参考还原,这部贴上国风、传统文化标签的大型游戏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生命力。安岳石刻作为其中之一创作原型也同步出圈”可知,通过这样的设计,游戏成功地赋予了主打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大型游戏以民族生命力,让玩家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由原文“新征程上赓续中华文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深刻把握其发展规律与趋势,……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点,融通多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可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置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关键位置,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在快乐中传承传统文化,达到很好的效果。

⑤由原文“当游戏IP与传统文化相碰撞,《黑神话:悟空》“破石”而出,“用世界品质,讲中国故事”。值此秋意正浓之际,我们不妨一同去探寻安岳石刻那满溢而出、无法掩盖的国风之美。”“‘《黑神话:悟空》的爆红,为我们宣传和保护石刻提供了新的思路。很高兴能通过这种途径让全国乃至全球看到安岳的石刻造像。’”可知,这意味着《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设计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重新诠释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及其故事,成功实现了文化输出,《黑神话:悟空》成为了一个超级游戏IP,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真正走入大众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瓦猫(节选)

葛亮

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

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

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

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

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的。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

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

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

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火。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

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刨了一块木板,刨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

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

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

闻先生说,愿闻其详。

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

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

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黢黢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

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

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

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

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

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晌,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

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

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

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

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

(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一种住房建筑形式。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荣老爹热情,领闻一多先生找屋;屋主轻利,爽快租让新屋;荣瑞红淳朴,送饵块不收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龙泉镇的人情美。

B. 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

C. 文中闻一多先生设立“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等情节,带有历史真实性;巫人端公执木剑“开光”等情节,带有故事虚构性。

D. 小说气氛始终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

B. 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儒雅的形象以及一路跋涉,筚路蓝缕的艰辛。

C. 小说的行文节奏缓急相间,故事叙述曲折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表现出了作品丰富的意蕴。

D. 小说语言轻灵而富于生命力,叙事温润平和又舒畅自然,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追求。

8. “瓦猫”因其形像家猫而得名,人们传说它有镇宅的作用,请“瓦猫”是云南民间建新房时一种重要而独特的民俗,这一物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莫言在评价葛亮小说时说:“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重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部分。

【答案】6. D    7. C    

8. ①环境上,瓦猫开光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②情节上,瓦猫是乔迁新居的必备之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人物上,活灵活现的瓦猫,表现了当地匠人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④主题上,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小说主题。    

9. ①古道热肠,至真至纯。荣老爹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将自己新建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瑞红送饵块等,这些行善举、做善事的行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

②不畏艰苦,自立自强。闻先生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装修房子,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的力量。

③敬畏传统,传承传统。瓦猫“开光”过程的庄严肃穆,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传统的敬畏与坚守,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恭敬虔诚的态度。

④邻里相亲,守望相助。从文末闻太太和冯太太煮饺子时聊天的内容,可以看出她们相互关心,相互牵挂。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守望相助的情怀。

【解析】

【导语】葛亮的小说《瓦猫》通过描写闻一多等知识分子在战火中的辗转经历,以及与村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战时背景下的人性美与文化传承。作品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质朴、热情的村民形象,以及儒雅、坚韧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事情节温润自然,行文节奏张弛有度,通过对瓦猫这一民间神兽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深刻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小说气氛始终轻松愉快”错误。闻一多等人来租房时,荣昌德老汉说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可以看出小说的气氛并不轻松。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说法有误。由原文“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手里执了木剑……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可知,瓦猫“开光”过程描述得非常详细,有节奏感,所以并不急促。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

文中写到瓦猫安放的过程,端公在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下才踏上屋顶,将瓦猫安在脊瓦上。瓦猫开光的整个过程,是西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让人感觉非常的神秘,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当地的人,经过了都要驻足,合掌默离,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可知瓦猫是乔迁新居的必备之物,正是有了这一尊瓦猫,西南联大研究所才算正式成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而文中对瓦猫样貌的描写“那老虎身量小……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形象生动,充分展现了瓦猫的活灵活现,而这也侧面表现了当地匠人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而研究所的建成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他们遵循房屋落成后请尊瓦猫的风俗,认为这才算清净,所以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特别是在当时战乱的背景之下,所以瓦猫也深化了小说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1)根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火……她躲过去”分析,荣老爹在自家房子已经租出去的情况下还不怕麻烦,陪同闻一多去找房子,屋主不在乎租金多少,荣瑞红怕闻先生他们饿,送饵块等善举善事,既展现了当地人热心善良的特质,更是体现了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互助友善、古道热肠,至真至纯的美德。

(2)根据“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自己干”分析,闻先生他们虽然作为读书人,不擅长装修工作,但并没有依赖当地人,而是自己带着几个年轻人装修房子,这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代表的西南联大人为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畏艰苦,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3)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当地风俗是建了房子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以及文章对于研究所建成后当地人帮忙请尊瓦猫的详细情节,可以看出,作为统领全书的书名,瓦猫代表了一种美好的愿景,它是庇佑匠人,呵护生命的神兽,同时也是历史的谛视者与展望者,联结着莽莽过去和无尽未来。“请瓦猫”不只是那一只陶器本身,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一种礼仪形式,而这体现了闻先生和龙泉镇人对“礼”的敬畏与坚守。

(4)文章最后,“闻太太……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等语句体现的则是“冯太太”“闻太太”等客居异乡的知识分子及其家眷们在异乡互相关心、牵挂的守望相助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①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

(《宋史·杨万里传》)

材料二:

“秀江桥”三大字,焕学尚书谢公谔书也。桥作于何时?属役于淳熙丁未之冬,僝功②于己酉之秋也。作之者谁?县尹李君景和、邑士丁君南隐、承奉郎谢君岘也。

秀江故无桥,舟子专波涛以为利,过者病之。兹役之兴也,是岁江西大浸,氓莱其色。提举常平使者陆公洸以闻,诏行振贷。公奉诏错事,旁招乡里修洁之士,志于氓而肯力于公上者董之。于是临江军新喻县之士民合词以告于县尹曰:“丁君某可。”县尹具书礼及门三请,君既至,与县尹言于常平使者曰:“饥民不加少,而廪粟不加多,将奚以周?官有不周之周则氓受不惠之惠谓宜如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可乎?”使者曰:“诺。”县尹、丁君及谢君,属耆老而告之。工正等六百人皆曰:“诺。”

于是僦③氓为工,造舟为梁。遐迩奔凑,运木挽土。日千其人,二十有奇。桥成,溯而望者,若凫鸥之泛清波而将翔也;履而过者,若乌鹊之梁天汉而不没也。往来之济者视渊为陵,视冰为炭,视惊涛为坦涂。县人录其役,谒余记之。

夫见冬涉者其心恻,见春溺者其颡泚④。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有司居济人之位而政不及焉,或牵之也;士君子旁观动心而力不至焉,或不位焉者也。今陆公庸李君,李君位焉而莫之牵;李君庸丁君、谢君,丁君、谢君不位焉而莫之辞;丁君、谢君庸饥氓,饥氓利焉而莫之怨。夫惟饥氓利而舟子始不利,夫惟舟子不利而邦氓始大利。然邦氓之利大之难乎,抑久之难乎?大而不久,邦氓之利其不复为舟子之利乎?未可知也。

(杨万里《新喻县新建秀江桥记》)

【注】①戢:收敛,约束。②僝功: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③僦:雇佣。④颡泚:心中惭愧、惶恐。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官有不周之周A则氓受B不惠之惠C谓宜如范文正公D兴役于饥岁E可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发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兴利除弊”中的“兴”意思不同。

B. 及,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及”意思相同。

C. 属,即“请托,嘱咐”,与《赤壁赋》“举酒属客”的“属”意思相同。

D. 抑,意为“还是”,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抑王兴甲兵”的“抑”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杨万里受张浚举荐,入朝担任了临安府教授,后因为父亲守丧而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

B. 材料二开头介绍了秀江桥修建的起始时间与几位主要的筑桥人,后对建桥的始末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C. 材料二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笔法描绘了秀江桥建成后的形貌与作用,新喻县百姓不再惧怕江水惊涛了。

D.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建桥之前相关官员处在周济百姓的位置却没有推行政策,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属于利益牵涉者。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

(2)然舟子专济人之役,而心不动焉,或利之也。

14. 材料二中新喻县秀江桥为什么能用二十多天就建成?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0. ACE    

11. C 12. A    

13. (1)只把拖欠赋税的老百姓的名字在集市中张贴,老百姓都高兴地争相去交税,不扰民赋税就足够。

(2)但是,船夫垄断摆渡一事,心中没有动摇怜悯,或许是因为要从中谋利。    

14. ①官府组织得力。

②得到民众支持,官民齐心协力。

③物资保障充足。

④组织合理,科学协作。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主要描绘了南宋时期杨万里与丁君、谢君等人的事迹。材料一通过杨万里的仕途经历、为民之举与张浚的提携,展现了他胸怀民生、勤政爱民的特点。材料二则聚焦秀江桥的修建过程,描写了在饥荒之年,各方合力修桥利民的事迹。通过对秀江桥修建的详细叙述,反映了当时官民同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杨万里及其同僚的远见卓识和高尚情操。这些文章揭示了古代为官者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官员有不用直接赈济却能帮助百姓的办法,百姓得到看着不像恩惠的恩惠,我认为应当像范文正那样在饥荒时发起劳役,可以吗?

“官有不周之周”与“(则)氓受不惠之惠”,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AC处断开;

“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可乎”,疑问句,句意完整,单独成句,E处断开。

故ACE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后一个“兴”,兴办。句意:发动这次劳役。/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B.正确。句意:县尹准备了书信、礼物,三次到丁南隐门前请他出任。/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C.错误。后一个“属”,劝酒。句意:县尹,丁南隐、谢岘便聚集起德高望重的人宣告此事。/举起酒杯劝客人喝酒。

D.正确。后一个“抑”,难道,表反问。句意:还是让其持久更难呢。/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入朝担任了临安府教授”错误,原文为“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可知杨万里还未上任就辞官守丧了。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民逋赋者”,定语后置句,拖欠赋税的老百姓;“趋之”,争相交税;“扰”,干扰。

(2)“专”,垄断,专门占有;“济”,摆渡,渡河;“动”,动摇怜悯;“利”,意动用法,以之为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文中“提举常平使者陆公洸以闻,诏行振贷”“公奉诏错事,旁招乡里修洁之士,志于氓而肯力于公上者董之”“县尹具书礼及门三请,君既至”等可知,官员招募了乡里修洁之士,即品德和能力都出众的人,来负责这项工程,确保了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②根据原文“属耆老而告之”“工正等六百人皆曰:‘诺’”“于是僦氓为工”“日千其人”等可知,工程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六百名工匠和众多民众纷纷加入建设队伍,形成了强大的施工力量。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赶工,为桥梁的快速建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原文“遐迩奔凑,运木挽土”可知,为了修建桥梁,当地民众积极筹集物资,包括木材和土石等建筑材料。这些物资的快速到位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持。

根据原文“宜如范文正公兴役于饥岁”以及“僦氓为工”可知,施工队伍采用了科学施工方法和合理的分工协作,确保了工程的快速推进。同时,他们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如恶劣的天气条件等,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桥梁的建设。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杨万里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就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丞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争相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

(《宋史·杨万里传》)

材料二:

“秀江桥”三个大字,是焕学尚书谢谔写下的。桥在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淳熙丁未年冬天聚集下役,已酉年秋天筹集工料。谁建造的?县尹李景和,邑士丁南隐、承奉郎谢岘。

秀江以前没有桥,船夫垄断渡河之事来获取利益,过路的人深受其苦。发动这次劳役,是因这年江西洪水泛滥,百姓面有菜色。提举常平使者陆洸听说此事,得到诏书要救济赈施百姓。陆公奉命处理此事,从周边乡里招来修养高洁的士人,让有志于帮助百姓并且肯为陆公效力的人来监管这件事。这时临江军新喻县的军士和百姓联名上书禀告县尹:“丁南隐可以承担此事。”县尹准备了书信、礼物,三次到丁南隐门前请他出任,丁南隐到任后,和县尹一起对常平使者说:“因饥荒挨饿的百姓没有变得更少,仓库里的粮食却没有变得更多,将用什么来周济百姓?官员有不用直接赈济却能帮助百姓的办法,百姓得到看着不像恩惠的恩惠,我认为应当像范文正那样在饥荒时发起劳役,可以吗?”使者说:“好。”县尹,丁南隐、谢岘便聚集起德高望重的人宣告此事。工正等六百人都说:“好。”

这时雇佣百姓作为工人,制造小船作为桥梁。远近的人都从各方奔来聚集到一起,运来木头,拉来泥土。每天都有一千多人,花了二十多天建成。桥建成以后,回望这座桥,就像鸥鸟泛于清波之上正要飞翔,从桥上经过,就像乌鹊在银河上架起桥梁不会被淹没。来来往往渡河的人将深渊看作土丘,将冰、水看作炭火,将惊涛骇浪看作平坦大道。县里的人记下了这次建桥,请求我为此事作一篇记文。

以前人们看到冬天涉水而过的人心中悲痛,看到春天溺水的人就感到惶恐。但是,船夫垄断摆渡一事,心中没有动摇怜悯,或许是因为要从中谋利;相关官员处在周济百姓的位置却不能推行政策,或许因其属于利益牵涉者;旁观的士人和君子有心建桥却力不能及,或许是因为身居低位。现在陆公任用李景和,李景和身居高位且没有利益牵连;李景和任用丁南隐、谢岘,二人不在该处理此事的位置却没有推辞,丁南隐、谢岘雇佣受饥荒的百姓,百姓从中受益没有人有怨言。受饥荒的百姓获利,但船夫却开始不能获利,只有船夫不再获利,百姓们才能有更大的好处。是使百姓的利益更大难呢,还是让其持久更难呢?收益很大却不持久,百姓的利益不会再次成为船夫的利益吗?这就还不知道了。

(杨万里《新喻县新建秀江桥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去”一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 末句显示出诗人在战乱背景下对高洁品质的坚守与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16.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颈联“更怀古”“甘息机”表现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更怀古”,诗人非常怀念古代太平的日子。战乱不仅让百姓流离失所,更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②“甘息机”,表面意为熄灭入世之心,实则为无奈之语。在纷乱的世道中,诗人颠沛流离难展抱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隐痛。

【解析】

【导语】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心境。诗中抒发了对成都的怀念与忧虑,通过回忆昔日的困境对比当下的局势,展现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诗歌还暗含对严郑公的赞美,整体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调平实却富有深意,体现了杜甫沉重的历史感与社会关怀。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对高洁品质的坚守”错误。“不妨游子芰荷衣”,意思是作为游子的“我”不妨就在草堂住下,穿起屈原在《离骚》中写的那种芰荷衣,安安心心地做起隐士来。可看出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的心态,并没有表现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而“忧乱兵入”及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写出当下战乱频仍,诗人流亡漂泊,可见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是不甘心做一个隐士,过自己的太平日子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曾皙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回答中曾皙说和其他三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赵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作者感叹道“_____________”。

(3)小刚学成语的时候,听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善始善终”,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舍瑟而作    ②. 异乎三子者之撰     ③.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④.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⑤. 有善始者实繁    ⑥.  能克终者盖寡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瑟、撰、嬴、繁、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少人为了降低血糖或者为了减肥,几乎不吃主食。这种做法合理吗?

首先,靠不吃主食来降低血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米饭和面食等主食      A       ,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被人体摄入后,可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并生成能量。对正常人来说,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达到总能量的55%~65%。但是多年前,①医生在给糖尿病患者推荐的膳食中,②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仅占总能量的20%。③后来人们在研究中发现,④过低的碳水摄入即使能够暂时降低血糖,⑤但是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⑥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⑦如今医生已经放宽对糖尿病患者碳水摄入量的制约。

我们还应认识到,能否减肥成功,也不在于       B        ,而在于能否制造较大的热量缺口。只有在消耗的热量明显大于摄入的热量时,身体才会分解脂肪以调用储备的能量,体重也才能减下来。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文中第二段划波浪线处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具体说明怎么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A.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  B.是否吃了主食(或:吃了多少主食)    

19. ①“在”提到“医生”之前(或:“医生”移到“在”之后) ④“即使”改成“虽然” ⑦“制约”改“限制”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根据后文“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可知所填内容应是碳水化合物,“米饭和面食”等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较多,可填: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   

B.根据第一段“不少人为了降低血糖或者为了减肥,几乎不吃主食”可知人们认为减肥在于吃了多少主食,根据“能否减肥成功,也不在于”可知句式应为“是否……”,可填:是否吃了主食,或者吃了多少主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语段有三处语病;

①句语序不当;本句的主语应是碳水化合物,由于介词位置不当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应让①句做整个句子的状语,故将“在”提到“医生”之前,或将“医生”移到“在”之后;

④句关联词使用不当;“过低的碳水摄入”是“能够暂时降低血糖”,这是存在的事实,应用“虽然”,故将“即使”改成“虽然”;

⑦句搭配不当;“放宽”搭配的宾语应是“限制”,故将“制约”改为“限制”。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当的。那,来回一晃悠,准得烂!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20. 行文中,作者用了“璀璨琳琅”来描写葡萄,请再写出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文中的葡萄。要求每个四字词语中至少有一个带玉字旁的字,“璀”“璨”“琳”“琅”除外。

21. 作者善用果农的语言写葡萄,文中画横线处是如何体现“果农语言”这一特点的?

22. 下列句子中“得”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可是你得快来!

A. 那,来回一晃悠,准得烂! B. 书包里有钢笔,摔不得。

C. 考了600分,他高兴得满楼乱窜! D. 要学会一门技术,就得刻苦钻研。

【答案】20. 晶莹剔透,玲珑可爱,珊珊可爱……    

21. ①多用短句和日常口语,体现果农语言朴实、日常的外在特点。如“棒小伙子”“蹦两下”“逛里逛当”“准得烂”等,拟声词、口语化的表达,合乎果农日常。
②详知葡萄下树装筐的知识,对葡萄心疼、喜悦、期待的丰富情感,合乎果农身份。新下的果子不怕烂,怕晃荡这些特征,果农了如指掌;“一串一串”“妥妥地”是满怀喜悦,悉心照顾,“去吧”“让人们吃去吧!”是饱含期待。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试题要求考生仿照文中所给词语“璀璨琳琅”另外再找能描写葡萄的四字词语。首先,所找的词语应当符合文中所写葡萄的特点,比如从文中“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以及“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可以看出葡萄如玛瑙、红宝石、紫水晶等宝石一样,都具有晶莹剔透、色彩鲜艳的特点。而结合作者整个语段对葡萄的描写,我可以充分感受到作者对于这可爱葡萄的喜爱之情。因此,也可找一些表示喜爱之情的词语来描述。

而结合题目中另一个要求“至少有一个带玉字旁的字”,则可以联想到晶莹剔透,玲珑可爱,珊珊可爱等词语。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特点的能力。

首先,从人物身份来说,果农身上具有广大农民的最显著特点——朴实。而作者为了显示这一特点,使用了诸如“棒小伙子”“蹦两下” “准得烂”等口语化的表达以及“逛里逛当”等有关农业方面的拟声词,既合乎果农的日常身份,而没有过分修饰的语言也体现了果农语言朴实、日常的外在特点。

从语句内容来看,“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来回一晃悠,准得烂”是葡萄种植业的专业知识。作者将这些信息展现出来,说明了果农对自身专业知识的了如指掌。而从“一串一串”“妥妥地”等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果农对葡萄丰收的喜悦及其过程中的细心照顾。“去吧”“让人们吃去吧!”则体现了果农对于葡萄能被人们喜欢的期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得”解释为“必须”。

A.句中“得”意为“估计必然如此”;

B.句中“得”,意为“允许,可以”;

C.句中“得”是助词,补语标志。

D.句中的“得”解释为“必须”。

故选D。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中,人们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也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对于立身、处世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到人们既要正确评价自己,也要理性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然后提出问题,对于立身、处世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考生要辩证分析两者的联系。自我认知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它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不足和潜在能力。外界评价往往来自不同背景、观点和立场的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当然不是所有外界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我们要学会理性筛选和辨别,避免被片面的或恶意的评价所影响。对于建设性的评价,应持开放态度,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积极采纳并改进。

由此看出,材料意在启发考生要学会平衡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的关系:在接收外界评价的同时,保持自我反思的习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我认知,避免盲目自信或自卑;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不随波逐流,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左右。

写作时,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理性对待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然后展开论述,先阐述平衡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再辩证分析,一方面个人在面对批评时保持冷静,做出理性分析。同时受到赞扬时保持谦逊、不骄不躁。另一方面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不断提升自我。最后重申论点,强调正确评价自己与理性看待外界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双翼,要努力成为既有自我认知又能理性接受他人评价的人。

立意:

1.平衡自我认知与外界评价。

2.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内心。

3.理性对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智选大学

736分大学730分大学715分大学704分大学700分大学699分大学697分大学696分大学695分大学694分大学692分大学691分大学690分大学689分大学688分大学687分大学686分大学685分大学684分大学683分大学682分大学681分大学680分大学679分大学678分大学677分大学676分大学675分大学674分大学673分大学672分大学671分大学670分大学669分大学668分大学667分大学666分大学665分大学664分大学663分大学662分大学661分大学660分大学659分大学658分大学657分大学656分大学655分大学654分大学653分大学652分大学651分大学650分大学649分大学648分大学647分大学646分大学645分大学644分大学643分大学642分大学641分大学640分大学639分大学638分大学637分大学636分大学635分大学634分大学633分大学632分大学631分大学630分大学629分大学628分大学627分大学626分大学625分大学624分大学623分大学622分大学621分大学620分大学619分大学618分大学617分大学616分大学615分大学614分大学613分大学612分大学611分大学610分大学609分大学608分大学607分大学606分大学605分大学604分大学603分大学602分大学601分大学600分大学599分大学598分大学597分大学596分大学595分大学594分大学593分大学592分大学591分大学590分大学589分大学588分大学587分大学586分大学585分大学584分大学583分大学582分大学581分大学580分大学579分大学578分大学577分大学576分大学575分大学574分大学573分大学572分大学571分大学570分大学569分大学568分大学567分大学566分大学565分大学564分大学563分大学562分大学561分大学560分大学559分大学558分大学557分大学556分大学555分大学554分大学553分大学552分大学551分大学550分大学549分大学548分大学547分大学546分大学545分大学544分大学543分大学542分大学541分大学540分大学539分大学538分大学537分大学536分大学535分大学534分大学533分大学532分大学531分大学530分大学529分大学528分大学527分大学526分大学525分大学524分大学523分大学522分大学521分大学520分大学519分大学518分大学517分大学516分大学515分大学514分大学513分大学512分大学511分大学510分大学509分大学508分大学507分大学506分大学505分大学504分大学503分大学502分大学501分大学500分大学499分大学498分大学497分大学496分大学495分大学494分大学493分大学492分大学491分大学490分大学489分大学488分大学487分大学486分大学485分大学484分大学483分大学482分大学481分大学480分大学479分大学478分大学477分大学476分大学475分大学474分大学473分大学472分大学471分大学470分大学469分大学468分大学467分大学466分大学465分大学464分大学463分大学462分大学461分大学460分大学459分大学458分大学457分大学456分大学455分大学454分大学453分大学452分大学451分大学450分大学449分大学448分大学447分大学446分大学445分大学444分大学443分大学442分大学441分大学440分大学439分大学438分大学437分大学436分大学435分大学434分大学433分大学432分大学431分大学430分大学429分大学428分大学427分大学426分大学425分大学424分大学423分大学422分大学421分大学420分大学419分大学418分大学417分大学416分大学415分大学414分大学413分大学412分大学411分大学410分大学409分大学408分大学407分大学406分大学405分大学404分大学403分大学402分大学401分大学400分大学399分大学398分大学397分大学396分大学395分大学394分大学393分大学392分大学391分大学390分大学389分大学388分大学387分大学386分大学385分大学384分大学383分大学382分大学381分大学380分大学379分大学378分大学377分大学376分大学375分大学374分大学373分大学372分大学371分大学370分大学369分大学368分大学367分大学366分大学365分大学364分大学363分大学362分大学361分大学360分大学359分大学358分大学357分大学356分大学355分大学354分大学353分大学352分大学351分大学350分大学349分大学348分大学347分大学346分大学345分大学344分大学343分大学342分大学341分大学340分大学339分大学338分大学337分大学336分大学335分大学334分大学333分大学332分大学331分大学330分大学329分大学328分大学327分大学326分大学325分大学324分大学323分大学322分大学321分大学320分大学319分大学318分大学317分大学316分大学315分大学314分大学313分大学312分大学311分大学310分大学309分大学308分大学307分大学306分大学305分大学304分大学303分大学302分大学301分大学300分大学299分大学298分大学297分大学296分大学295分大学294分大学293分大学292分大学291分大学290分大学289分大学288分大学287分大学286分大学285分大学284分大学283分大学282分大学281分大学280分大学279分大学278分大学277分大学276分大学275分大学274分大学273分大学272分大学271分大学270分大学269分大学268分大学267分大学266分大学265分大学264分大学263分大学262分大学261分大学260分大学259分大学258分大学257分大学256分大学255分大学254分大学253分大学252分大学251分大学250分大学249分大学248分大学247分大学246分大学245分大学244分大学243分大学242分大学241分大学240分大学239分大学238分大学237分大学236分大学235分大学234分大学233分大学232分大学231分大学230分大学229分大学228分大学227分大学226分大学225分大学224分大学223分大学222分大学221分大学220分大学219分大学218分大学217分大学216分大学215分大学214分大学213分大学212分大学211分大学210分大学209分大学208分大学207分大学206分大学205分大学204分大学203分大学202分大学201分大学200分大学199分大学198分大学197分大学196分大学195分大学194分大学193分大学192分大学191分大学190分大学189分大学188分大学187分大学186分大学185分大学184分大学183分大学182分大学181分大学180分大学179分大学178分大学177分大学176分大学175分大学174分大学173分大学172分大学171分大学170分大学169分大学168分大学167分大学166分大学165分大学164分大学163分大学162分大学161分大学160分大学159分大学158分大学157分大学156分大学155分大学154分大学153分大学152分大学151分大学150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