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而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介绍
风
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
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
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诗经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具有崇高而深远的影响。《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共计305篇(另有6篇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又分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共计105篇);《颂》(又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共计40篇)三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各地诗歌,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大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早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人们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祀与盛会,涉及动物、植物,天象、地理等方方面面,是周朝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