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新年伊始便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时刻之一。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元旦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深远的象征意义。从古代的“元正”“元辰”“元春”“元朔”等称谓,到现代的元旦佳节。
2024元旦节简单漂亮的手抄报内容素材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元旦习俗
1.放鞭炮:中国人在很多重要的节日和活动中都会有放鞭炮的活动。在我们的家乡,元旦又被称之为“阳历年”。是要放鞭炮的。
2.吃水饺:中国北方的很多的地区很喜欢在节日的时候吃水饺,在“阳历年”这么重要的节日,我们当然也喜欢吃水饺喽。
3.江苏在吃饭时,饭内要放熟荸荠,吃的时候挖出来,称为“掘元宝”。泡茶时里面放两只青橄榄这是“元宝茶”。
4. 在江浙一带,在长竿束草,然后燃烧,敲锣打鼓“庆田蚕”。
5.广东人走亲戚,会送柑橘,长辈也会赐予柑橘。表示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6.在福建,元旦吃饭时要在米饭上插红纸做的花,称之为“春饭”。“春饭”也代表着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