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考生要考上南京工业大学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南京工业大学的湖南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湖南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南京工业大学。
2024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湖南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南京工业大学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湖南历史类(本科)527分,位次12158,招生人数16人;湖南物理类(本科)549分,位次42191,招生人数92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湖南考生要想被南京工业大学录取,历史类(本科)要在527分左右;物理类(本科)要在549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南京工业大学历年在湖南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16 | 527/12158 | 428 |
2023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92 | 549/42191 | 415 |
2023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549/42191 | 415 | |
2023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559/35785 | 415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562/33984 | 415 |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568/30454 | 415 | |
2023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577/25516 | 415 |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7 | 547/8215 | 451 |
2022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101 | 528/47221 | 414 |
2022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529/46462 | 414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537/40423 | 414 | |
2022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543/36171 | 414 | |
2022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 | 本科 | 548/32900 | 414 |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557/27343 | 414 | |
2021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16 | 568/6099 | 466 |
2021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92 | 505/77099 | 434 |
2021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539/47607 | 434 | |
2021 | 物理类(物+化) | 本科 | 573/24550 | 434 | |
2021 | 物理类(物+不限) | 本科 | 584/18807 | 434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南京工业大学在湖南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湖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南京工业大学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校训,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现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现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