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考生要考上西南民族大学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西南民族大学的安徽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安徽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西南民族大学。
2024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西南民族大学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安徽理科(本一)497分,位次86138,招生人数16人;安徽理科(本二)477分,位次106983,招生人数20人;安徽文科(本一)548分,位次7505,招生人数9人;安徽文科(本二)522分,位次14586,招生人数9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安徽考生要想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物理类(本一)要在497分左右;物理类(本二)要在477分左右;历史类(本一)要在548分左右;历史类(本二)要在522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西南民族大学历年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 | 本一 | 36 | 497/86138 | 482 |
2023 | 理科 | 本二 | 477/106983 | 427 | |
2023 | 文科 | 本一 | 18 | 548/7505 | 495 |
2023 | 文科 | 本二 | 522/14586 | 440 | |
2022 | 理科 | 本一 | 33 | 550/39036 | 491 |
2022 | 理科 | 本二 | 503/82254 | 435 | |
2022 | 文科 | 本一 | 19 | 554/7222 | 523 |
2022 | 文科 | 本二 | 536/14330 | 480 | |
2021 | 理科 | 本一 | 38 | 551/39598 | 488 |
2021 | 理科 | 本二 | 475/102188 | 415 | |
2021 | 理科 | 本二 | 497/81825 | 415 | |
2021 | 文科 | 本一 | 29 | 597/7003 | 560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54/25990 | 519 |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71/16401 | 519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西南民族大学在安徽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为首任院长。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在2003年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
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5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4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6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4人次先后入选国家民委突贡专家荣誉称号、人才项目等,203人次先后入选四川省突贡专家荣誉称号、人才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