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西考生要考上成都理工大学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的江西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江西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成都理工大学。
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江西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成都理工大学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江西理科(本一)571分,位次19699,招生人数104人;江西理科(本二)524分,位次49026,招生人数8人;江西文科(本一)566分,位次5537,招生人数24人;江西文科(本二)541分,位次12110,招生人数2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江西考生要想被成都理工大学录取,物理类(本一)要在571分左右;物理类(本二)要在524分左右;历史类(本一)要在566分左右;历史类(本二)要在541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成都理工大学历年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理科 | 本一 | 112 | 571/19699 | 518 |
2023 | 理科 | 本一 | 571/19870 | 518 | |
2023 | 理科 | 本二 | 524/49026 | 445 | |
2023 | 文科 | 本一 | 26 | 566/5537 | 533 |
2023 | 文科 | 本一 | 567/5313 | 533 | |
2023 | 文科 | 本二 | 541/12110 | 472 | |
2022 | 理科 | 本一 | 113 | 552/21718 | 509 |
2022 | 理科 | 本一 | 555/19817 | 509 | |
2022 | 理科 | 本二 | 515/46928 | 440 | |
2022 | 文科 | 本一 | 23 | 550/7157 | 529 |
2022 | 文科 | 本一 | 554/5989 | 529 | |
2022 | 文科 | 本二 | 533/12890 | 472 | |
2021 | 理科 | 本一 | 105 | 564/21817 | 519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68/19985 | 519 | |
2021 | 理科 | 本二 | 512/54055 | 443 | |
2021 | 文科 | 本一 | 29 | 589/5193 | 559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1/4846 | 559 | |
2021 | 文科 | 本二 | 560/13034 | 496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在江西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江西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成都理工大学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2893人,其中教授(级)465人、副教授(级)804人。截至2022年12月,获国家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208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IEEE Fellow入选者1人、其他国家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获省部级人才项目、称号和荣誉518人次。刘宝珺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柔性引进等方式聘请两院院士35名。学校现有4个院士工作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5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创新研究群体)、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