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考生要考上山东师范大学需要多少分?
2024年打算报考山东师范大学的上海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该所大学近三年在上海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人数分别是多少,才能准确预测今年高考考多少分能上山东师范大学。
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山东师范大学202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上海综合类(本科)479分,位次24801,招生人数27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4年上海考生要想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综合类(本科)要在479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比对近三年的录取数据,科学填报!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附:山东师范大学历年在上海的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 | 27 | 479/24801 | 405 |
2023 | 综合类(物) | 本科 | 491/21932 | 405 | |
2023 | 综合类(物或化或生) | 本科 | 502/19158 | 405 | |
2023 | 综合类(物或化或地) | 本科 | 504/18635 | 405 | |
2023 | 综合类(化) | 本科 | 507/17863 | 405 | |
2023 | 综合类(政) | 本科 | 507/17863 | 405 | |
2023 | 综合类(史或地) | 本科 | 510/17139 | 405 | |
2022 | 综合类(物) | 本科 | 27 | 474/23219 | 400 |
2022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 | 481/21726 | 400 | |
2022 | 综合类(政) | 本科 | 499/17792 | 400 | |
2022 | 综合类(物或化或地) | 本科 | 502/17148 | 400 | |
2022 | 综合类(物或化或生) | 本科 | 502/17148 | 400 | |
2022 | 综合类(化) | 本科 | 505/16484 | 400 | |
2022 | 综合类(史或地) | 本科 | 510/15437 | 400 | |
2021 | 综合类(不限) | 本科 | 28 | 477/20819 | 400 |
2021 | 综合类(物) | 本科 | 479/20397 | 400 | |
2021 | 综合类(物或化或地) | 本科 | 487/18620 | 400 | |
2021 | 综合类(物或化或生) | 本科 | 489/18200 | 400 | |
2021 | 综合类(化) | 本科 | 491/17726 | 400 | |
2021 | 综合类(史或地) | 本科 | 510/13526 | 400 |
注:以上数据不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批招生,仅做普通类报考参考,2024年山东师范大学在上海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上海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扩展资料
在报考志愿时,建议广大考生应该有合理的梯次分布,应该按照“冲、稳、保”的策略梯次报考。可以注意一下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及位次变化,同时要注意学校专业录取是否有级差,学校是否按大类招生,从而合理填报专业志愿。最好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概率。
山东师范大学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余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现有在职教职工2831人,其中专任教师211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1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78人。有8名双聘院士,54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含青年)、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6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人7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9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4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