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大全

2021-12-18 14:54

高考地理大题的作答是有一定的套路和模板的,常考的一些高中地理大题需要提前背诵一些模板和答题要点。

高考地理大题必背模板及要点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三、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的注意点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2019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7.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9.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1.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 月相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 月相变化规律 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 星期的由来 朔望两弦四相。

21.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

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2003年神州5号

24.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7.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8.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

29.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33.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61.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62.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

为南极。

64.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 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 大气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 大气上界 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

84.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85. 辐射定律 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

吸收能力很强。

89. 全球的热量平衡 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93.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97. 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智选大学

736分大学730分大学715分大学704分大学700分大学699分大学697分大学696分大学695分大学694分大学692分大学691分大学690分大学689分大学688分大学687分大学686分大学685分大学684分大学683分大学682分大学681分大学680分大学679分大学678分大学677分大学676分大学675分大学674分大学673分大学672分大学671分大学670分大学669分大学668分大学667分大学666分大学665分大学664分大学663分大学662分大学661分大学660分大学659分大学658分大学657分大学656分大学655分大学654分大学653分大学652分大学651分大学650分大学649分大学648分大学647分大学646分大学645分大学644分大学643分大学642分大学641分大学640分大学639分大学638分大学637分大学636分大学635分大学634分大学633分大学632分大学631分大学630分大学629分大学628分大学627分大学626分大学625分大学624分大学623分大学622分大学621分大学620分大学619分大学618分大学617分大学616分大学615分大学614分大学613分大学612分大学611分大学610分大学609分大学608分大学607分大学606分大学605分大学604分大学603分大学602分大学601分大学600分大学599分大学598分大学597分大学596分大学595分大学594分大学593分大学592分大学591分大学590分大学589分大学588分大学587分大学586分大学585分大学584分大学583分大学582分大学581分大学580分大学579分大学578分大学577分大学576分大学575分大学574分大学573分大学572分大学571分大学570分大学569分大学568分大学567分大学566分大学565分大学564分大学563分大学562分大学561分大学560分大学559分大学558分大学557分大学556分大学555分大学554分大学553分大学552分大学551分大学550分大学549分大学548分大学547分大学546分大学545分大学544分大学543分大学542分大学541分大学540分大学539分大学538分大学537分大学536分大学535分大学534分大学533分大学532分大学531分大学530分大学529分大学528分大学527分大学526分大学525分大学524分大学523分大学522分大学521分大学520分大学519分大学518分大学517分大学516分大学515分大学514分大学513分大学512分大学511分大学510分大学509分大学508分大学507分大学506分大学505分大学504分大学503分大学502分大学501分大学500分大学499分大学498分大学497分大学496分大学495分大学494分大学493分大学492分大学491分大学490分大学489分大学488分大学487分大学486分大学485分大学484分大学483分大学482分大学481分大学480分大学479分大学478分大学477分大学476分大学475分大学474分大学473分大学472分大学471分大学470分大学469分大学468分大学467分大学466分大学465分大学464分大学463分大学462分大学461分大学460分大学459分大学458分大学457分大学456分大学455分大学454分大学453分大学452分大学451分大学450分大学449分大学448分大学447分大学446分大学445分大学444分大学443分大学442分大学441分大学440分大学439分大学438分大学437分大学436分大学435分大学434分大学433分大学432分大学431分大学430分大学429分大学428分大学427分大学426分大学425分大学424分大学423分大学422分大学421分大学420分大学419分大学418分大学417分大学416分大学415分大学414分大学413分大学412分大学411分大学410分大学409分大学408分大学407分大学406分大学405分大学404分大学403分大学402分大学401分大学400分大学399分大学398分大学397分大学396分大学395分大学394分大学393分大学392分大学391分大学390分大学389分大学388分大学387分大学386分大学385分大学384分大学383分大学382分大学381分大学380分大学379分大学378分大学377分大学376分大学375分大学374分大学373分大学372分大学371分大学370分大学369分大学368分大学367分大学366分大学365分大学364分大学363分大学362分大学361分大学360分大学359分大学358分大学357分大学356分大学355分大学354分大学353分大学352分大学351分大学350分大学349分大学348分大学347分大学346分大学345分大学344分大学343分大学342分大学341分大学340分大学339分大学338分大学337分大学336分大学335分大学334分大学333分大学332分大学331分大学330分大学329分大学328分大学327分大学326分大学325分大学324分大学323分大学322分大学321分大学320分大学319分大学318分大学317分大学316分大学315分大学314分大学313分大学312分大学311分大学310分大学309分大学308分大学307分大学306分大学305分大学304分大学303分大学302分大学301分大学300分大学299分大学298分大学297分大学296分大学295分大学294分大学293分大学292分大学291分大学290分大学289分大学288分大学287分大学286分大学285分大学284分大学283分大学282分大学281分大学280分大学279分大学278分大学277分大学276分大学275分大学274分大学273分大学272分大学271分大学270分大学269分大学268分大学267分大学266分大学265分大学264分大学263分大学262分大学261分大学260分大学259分大学258分大学257分大学256分大学255分大学254分大学253分大学252分大学251分大学250分大学249分大学248分大学247分大学246分大学245分大学244分大学243分大学242分大学241分大学240分大学239分大学238分大学237分大学236分大学235分大学234分大学233分大学232分大学231分大学230分大学229分大学228分大学227分大学226分大学225分大学224分大学223分大学222分大学221分大学220分大学219分大学218分大学217分大学216分大学215分大学214分大学213分大学212分大学211分大学210分大学209分大学208分大学207分大学206分大学205分大学204分大学203分大学202分大学201分大学200分大学199分大学198分大学197分大学196分大学195分大学194分大学193分大学192分大学191分大学190分大学189分大学188分大学187分大学186分大学185分大学184分大学183分大学182分大学181分大学180分大学179分大学178分大学177分大学176分大学175分大学174分大学173分大学172分大学171分大学170分大学169分大学168分大学167分大学166分大学165分大学164分大学163分大学162分大学161分大学160分大学159分大学158分大学157分大学156分大学155分大学154分大学153分大学152分大学151分大学150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