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总共有4个校区,分别为阳光校区、南湖校区、东湖校区和雄楚校区。
武汉纺织大学总共有几个校区
1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政编码:430200。武汉纺织大学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2.武汉纺织大学南湖校区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邮政编码:430073。武汉纺织大学占地2000多亩,拥有阳光、南湖、东湖、雄楚四个校区,植根于荆楚文明之沃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坚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彰显特色的执着精神”,历经五十余载,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3.武汉纺织大学东湖校区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梨园渔光村1号邮政编码:430077。武汉纺织大学现有在校生近22000人,拥有20个教学院部,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硕士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拥有工程硕士、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获批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与文化”两个学科群被推荐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立项建设。
4.武汉纺织大学雄楚校区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道938号。武汉纺织大学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围绕“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卓越人才试点班”为切入点,全面推进“阳光教育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四个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近五年学校获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大批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武汉纺织大学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
学校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成长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学校连续获得“优胜杯”;5个项目入驻团省委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央优秀团队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1篇;获评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4个,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毕业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所在领域的骨干和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