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同“执著”,(形)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也作执着。
详细释义
- 执着 [zhí zhuó]
亦作“执着 ”。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唐 白居易 《传法堂碑》:“凡夫无明,二乘执著。”
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 雷横 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 茅盾 《关于<遥远的爱>》:“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这也是对的。”
见“执著 ”。
百科解释
“执着”,也作“执著”,(梵文与巴利文:Upādāna),正确译文为取,音译为阿波陀那,印度教术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这两个词语在不同的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新华词典》中只有“执著”条目,而《现代汉语词典》之中只对“执著”作了详细解释,“执着”则解释为“同‘执著’”。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为“执著”。 查看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