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天子(bái bǎn tiān zǐ)

拼音bái bǎn tiān zǐ
注音ㄅㄞˊ ㄅㄢˇ ㄊ一ㄢ ㄗˇ

基本释义

[ bái bǎn tiān zǐ ]

晋元帝东渡﹐玉玺先后失陷于刘石﹐数帝皆无玉玺。北人称之为白板天子。按﹐自秦汉以来﹐玉玺为传国之大宝﹐正统之象征﹐北人所称﹐盖意东晋诸帝为名存实亡之皇帝。

详细释义

白板天子 [bái bǎn tiān zǐ]
  1. 晋元帝 东渡,玉玺先后失陷于 刘 石 ,数帝皆无玉玺。北人称之为白板天子。按,自 秦 汉 以来,玉玺为传国之大宝,正统之象徵,北人所称,盖意 东晋 诸帝为名存实亡之皇帝。

    《南齐书·舆服志》:“乘舆传国璽, 秦 璽也。 晋 中原乱没 胡 , 江 左初无之,北方人呼 晋 家为白板天子。” 唐 徐令信 《玉玺谱》:“ 晋元帝 东渡,歷数帝,无玉璽,北人皆云 司马 家是白板天子。”亦作“ 白版天子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 汉元后 之掷璽也,已目为亡国不祥之物矣。逮后没於 刘 石 ,北人珍之,至称 东晋 诸帝为白版天子。及 永和 间,得璽於 后赵 ,始以正统归之。”

白板天子 [bái bǎn tiān zǐ]
  1. 没有国玺的天子。

    《南齐书.卷一七.舆服志》:「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